[发明专利]一种能适应各种极端环境的地下探测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8601.6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14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周祖鹏;刘旭锋;唐玉华;林永发;龚雨兵;韩海媚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陆梦云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挖掘 智能处理系统 极端环境 检测系统 控制中心 地下层 污染物 外围 工作效率高 能源利用率 探测机器人 飞行模式 快速定位 人本发明 污染区域 行走模式 越障功能 智能检测 自由切换 障碍物 智能化 地下 机器人 探测 检测 能源 污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适应各种极端环境的地下探测机器人,包括依次相连接的机械部分、检测系统、控制部分和智能处理系统,机械部分与控制部分连接,智能处理系统与检测系统连接。该机器人可以准确快速定位大范围内地下污染所在范围,随后对污染区域进行挖掘、处理并及时将污染物样品送至外围控制中心;具有越障功能,根据检测到的障碍物大小,可以在行走模式和飞行模式间自由切换。智能检测地下层的硬度、地下层中所含的各种成分及含量,及时将污染物样品送至外围控制中心。在不同的工况下,自动切换成多种不同的挖掘模式来挖掘,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具有能源利用率高、工作效率高、智能化程度高、能够作到精确挖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器人技术,特别是一种能适应各种极端环境的地下探测机器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挖掘设备根本无法适应极端环境,当遇到重大危险情况时,人们往往束手无策。而且现有的挖掘设备能耗大、能源利用率低、大部分都需要人工操作,智能化程度低,无法对地下层所含成分,尤其是有害物质进行检测,无法作到精确挖掘。
对于地下探测机器人而言目前在国际上尚处于研究阶段,国内对于其课题的研究也是刚刚起步。中国专利CN1328017C公开了一种仿生蝼蛄机器人,该发明采用曲柄摇杆机构实现挖掘,可以在一定深度的土层中按预定的轨迹自动行走。但该发明不具备智能检测功能,如检测所挖地下层中无机物、有机物、特别是重金属的成分及含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适应各种极端环境的地下探测机器人,该机器人具有能源利用率高、工作效率高、智能化程度高、能够作到精确挖掘等优点。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能适应各种极端环境的地下探测机器人,包括依次相连接的机械部分、检测系统、控制部分和智能处理系统,机械部分还与控制部分连接,智能处理系统与检测系统连接。
所述机械部分包括躯体、设置在躯体前端的头部、设置躯体前端两侧的前腿、设置在躯体中部两侧中腿和设置在躯体后部两侧的后腿、翅膀、尾巴,翅膀设置在整个躯体两侧。其中:
躯体的作用是支撑其他部件;
中腿、后腿、翅膀及其他模块,在控制部分、智能处理系统的控制下可以实现行走和飞行等功能;
前腿和头部相配合可以达到多种挖掘效果;前腿能够进行铲斗式挖掘、头部能够进行钻式挖掘,可以针对不同工况进行不同的挖掘作业。
尾巴其到平衡作用,无论是行走中还是飞行中平衡是最关键的,尾巴中其关键作用的是陀螺仪式平衡装置,可以达到在行走及飞行中侧倾不超过1度。
机械部分采用钴基高温合金材质制成。该种材料具有高强度、耐高温、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等优点,适用于各种人类无法进入的极端环境。同时机械部分还担负着采集污染物样品及将样品传给无人机等输送设备的作用,最终将样品及时送回外围控制中心。
所述控制部分由主控模块和副控模块组成,主控模块与无线收发端I连接,通过无线收发端I收发指令等,副控模块与无线收发端II连接,通过无线收发端II收发语音、视频指令,副控模块具有摄像功能,可以对机器人所处环境进行时时摄影,并通过无线收发端II传送给外围控制中心,外围控制中心发出的指令通过无线传输设备传输给智能处理系统的无线收发端II,智能处理系统的处理模块作出相应的处理,再传递给机械部分,机械部分作出相应动作完成命令的执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86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