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盲孔开路的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8520.6 | 申请日: | 2016-0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1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况东来;胡梦海;陈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兴森快捷电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兴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956 | 分类号: | G01N21/95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开路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盲孔开路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开路失效的激光盲孔制作垂直切片;S2、使用显微镜观察激光盲孔底部是否存在裂缝;S3、若观察发现裂缝,则使用微蚀液微蚀垂直切片的铜面,观察裂缝所在的层位置;S4、a.若裂缝位于板镀铜与电镀填孔之间,且激光盲孔底部无余胶,则判断为铜面氧化导致的激光盲孔开路;b.若裂缝位于基铜与板镀铜之间,且激光盲孔底部无余胶,则判断为铜面氧化导致的激光盲孔开路,若激光盲孔底部有余胶,则判断为余胶导致的激光盲孔开路。本发明能够准确地获得激光盲孔开路的原因,进而便于改善激光盲孔的开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盲孔开路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高密度互联PCB(HDI)产品通过激光盲孔实现任意层之间的连接,为高密度布线、高频传输,向多层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激光盲孔在PCB制程中的流程为:激光钻孔→等离子清洗→沉铜→板镀→电镀填孔。激光盲孔在HDI中的分布越来越多,因此,激光盲孔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HDI产品的质量。然而,在HDI经过热处理后,激光盲孔常发生开路失效。
传统的激光盲孔开路分析方法为:对激光盲孔进行简单的微切片分析,切片分析通常只能观察到盲孔底部存在裂缝,有时甚至观察不到(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观察)。无法对产生激光盲孔开路的原因进行准确定位,从而无从进行改善,HDI产品的可靠性也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盲孔开路的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地获得激光盲孔开路的原因,进而便于改善激光盲孔的开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激光盲孔开路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开路失效的激光盲孔制作垂直切片;
S2、使用显微镜观察激光盲孔底部是否存在裂缝;
S3、若观察发现裂缝,则使用微蚀液微蚀垂直切片的铜面,观察裂缝所在的层位置;
S4、a.若裂缝位于板镀铜与电镀填孔之间,且激光盲孔底部无余胶,则判断为铜面氧化导致的激光盲孔开路;b.若裂缝位于基铜与板镀铜之间,且激光盲孔底部无余胶,则判断为铜面氧化导致的激光盲孔开路,若激光盲孔底部有余胶,则判断为余胶导致的激光盲孔开路。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2和S3之间,若观察发现不存在裂缝,则进行100℃烘烤1-3min后再使用显微镜观察是否存在裂缝。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4中,若裂缝位于基铜与板镀铜之间,则使用铜丝焊接在激光盲孔顶部,使用拉力机将盲孔拔出,再使用扫描电镜观察盲孔底部是否存在余胶。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中,对垂直切片进行研磨截面,再使用超声波水洗。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对失效开路的激光盲孔进行垂直切片,并结合裂缝位置的分析、增加微蚀和判断是否存在余胶的方式,从而分别判断得到激光盲孔是由于铜面氧化导致的开路,还是由于余胶导致的开路,进而准确地获得激光盲孔开路的原因,以便对HDI进行改善,十分利于提升HDI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激光盲孔开路的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激光盲孔开路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开路失效的激光盲孔制作垂直切片;
S2、使用显微镜观察激光盲孔底部是否存在裂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兴森快捷电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兴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兴森快捷电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兴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85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浆矿物在线分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动态画面检测机具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