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慢性进程性帕金森病恒河猴模型的建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8114.X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26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罗启慧;史良琴;陈正礼;曾文;黄超;龚立;李立科;刘衡;刘文涛;方静;唐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D7/00 | 分类号: | A61D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慢性 进程 帕金森病 恒河 模型 建立 方法 | ||
1.慢性进程性帕金森病恒河猴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给恒河猴注射MPTP,每天一次,剂量从最小剂量0.2mg/kg开始施用,根据个体敏感性差异,对不敏感者逐渐缓慢加大剂量,最大剂量为0.5mg/kg,直至出现典型、稳定的帕金森病临床症状,MPTP施用方法为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联合运用的方法,即肌肉注射为主,静脉注射为辅,四肢轮流交替注射的方法;最后一周改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施用MPTP,以巩固帕金森病症状;在注射MPTP期间,对恒河猴每天做2次行为学评价,将一周的评分均值作为该周的最后得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性进程性帕金森病恒河猴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代偿能力较强的青年恒河猴,在出现帕金森病典型临床症状后,每隔1-3天施用一次MPTP,以小幅度持续损伤刺激动物,让其维持症状直至症状稳定存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性进程性帕金森病恒河猴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不敏感恒河猴,很难出现明显的震颤症状,在不影响动物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下,逐渐加大剂量至出现明显的震颤,方能停止加大剂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811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式覆膜分支血管支架及其输送系统
- 下一篇:眼科直接眼底镜防尘夹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