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活垃圾利用强化水解进行分类处理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1518.6 | 申请日: | 2016-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84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声寿;张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声寿;张馨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杜静 |
地址: | 21003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活垃圾 方法和设备 分类处理 水解 有效处理 可降解 降解 添加剂 分类 | ||
1.生活垃圾利用强化水解进行分类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活垃圾经过初选单元,再经过揉搓破碎机揉搓破碎后进入生物分选池进行降解分类,降解后的酸化泥由排泥口排入一号调节池,酸化液由出水口排入一号调节池和二号调节池中,沼气由出口输出;其中未被溶解的物质则由出料口输入到水力机械复合脱膜机中,脱膜后的物料进入气化热解装置进行气化、热解,产生燃气,用作燃料或发电;进入一号调节池的酸化泥与酸化液混合调节后再进入厌氧消化池;厌氧消化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液和沼渣,其中沼液一部分回流至二号调节池,用于调节二号调节池中酸化液的条件,与二号调节池中的酸化液混合调节后进入生物分选池进行发酵分类,二号调节池底部的酸化泥进入厌氧消化池;厌氧消化池产生的沼气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沼渣用作有机肥,剩余的沼液用作有机肥或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利用强化水解进行分类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分选池内含有以下微生物群体:色梭菌、厌氧球菌、丁酸梭菌、拟杆菌属的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杆菌(Lactobacillus)、腊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拟杆菌(Bacteriodes)、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互营单胞菌(Syntrophomonas)、互营杆菌(Syntrophobacter)、暗杆菌(Pelobacter)。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垃圾利用强化水解进行分类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分选池的技术参数为:工作温度:20-40℃,pH值:4-7,总固体:10-20%,水力停留时间:3-9天,固体停留时间:5-15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利用强化水解进行分类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化泥与酸化液混合调节后的浓度为总固体≤2%,温度为30-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利用强化水解进行分类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调节池中酸化液通过沼液调节,调节的具体方式为酸化液通过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液调节的具体方式为沼液占二者总体积的10%,酸化液与沼液二者总质量占生物分选池内物料的20-30%。
6.一种生活垃圾利用沼液进行分类处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初选单元、揉搓破碎机、生物分选池、一号调节池、二号调节池、厌氧消化池和水力机械复合脱膜机,所述初选单元与揉搓破碎机相连,所述揉搓破碎机与生物分选池相连,生物分选池底部设有排泥口,顶部设有出水口,所述排泥口与一号调节池相连,所述一号调节池和出水口均与二号调节池相连,所述二号调节池与底部与厌氧消化池底部相连,所述厌氧消化池底部还与二号调节池顶部相连,用于沼液回流至二号调节池;所述生物分选池还与水力机械复合脱模机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活垃圾利用沼液进行分类处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分选池内部还设有水力脱膜破壳装置,水力脱模破壳装置要控制水流方向、流速和流量,具体流速为0.5m/s,流量为固体物的2-10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活垃圾利用沼液进行分类处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揉搓破碎机的参数为:腊质层破碎率:≥80-90%,有机物表面积增加2-3倍,≤10mm的不降解物质破碎尺寸的量≤10-2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活垃圾利用沼液进行分类处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搓破碎机破碎参数为:破碎长度为50-100mm,破碎直径≤2m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活垃圾利用沼液进行分类处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机械复合脱膜机的技术参数为:脱膜分选率≥95%;未降解物质破坏率≤1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声寿;张馨,未经李声寿;张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151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