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噪声滤波器的导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81777.8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5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平田启二;相泽武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3H7/01 | 分类号: | H03H7/01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尹洪波 |
地址: | 日本国三重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噪声 滤波器 导电 | ||
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降低特定频段的浪涌噪声的带噪声滤波器的导电路。带噪声滤波器的导电路(A)具备:导电路主体(U相线(11u)、V相线(11v)、W相线(11w));绝缘性保持件(21);电感器(18u、18v、18w),其设置于保持件(21);等待侧端子零件(25u、25v、25w),其设置于保持件(21);插入侧端子零件(17u、17v、17w),其能与等待侧端子零件(25u、25v、25w)嵌合;U相用电容器(14u),其设置于U相线(11u)和U相用插入侧端子零件(17u)之间;V相用电容器(14v),其设置于V相线(11v)和V相用插入侧端子零件(17v)之间;以及W相用电容器(14w),其设置于W相线(11w)和W相用插入侧端子零件(17w)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噪声滤波器的导电路。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技术:在电动车辆的电动机和逆变器装置之间布设由三相交流电线构成的线束,作为该线束的噪声对策,使用编织线包围线束,将编织线的两端与电动机的屏蔽壳体和逆变器装置的屏蔽壳体连接。这样,只要用编织线对线束进行屏蔽,就能防止从电动机、逆变器装置、线束放出的噪声影响到周边的机器、电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60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用编织线包围线束的方法中,很难有效地降低在逆变器装置发生的特定频段的浪涌噪声。
本发明基于如上所述的实情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地降低特定频段的浪涌噪声的带噪声滤波器的导电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第1发明的带噪声滤波器的导电路的特征在于,具备:导电路主体;绝缘性的保持件;电感器,其设置于所述保持件;等待侧端子零件,其设置于所述保持件;插入侧端子零件,其能与所述等待侧端子零件嵌合;以及电容器,其设置于所述导电路主体和所述插入侧端子零件之间,并与所述插入侧端子零件连接,所述电感器为筒状的磁性体芯,并与所述等待侧端子零件呈同轴状地配置,所述电感器的中心孔成为使所述插入侧端子零件以不倾斜的方式插通的导向孔。
第2发明的带噪声滤波器的导电路的特征在于,具备:多根导电路主体,其并行地布设;绝缘性的保持件;等待侧端子零件,其设于所述保持件;插入侧端子零件,其能与所述等待侧端子零件嵌合;电容器,其设于所述导电路主体和所述插入侧端子零件之间,并与所述插入侧端子零件连接;以及电感器,其设于所述保持件,并由使所述插入侧端子零件贯通的筒状的磁性体芯构成,在所述保持件形成有使所述多根导电路主体分别贯通的所述定位孔。
第3发明的带噪声滤波器的导电路的特征在于,具备:多根导电路主体,其并行地布设;绝缘性的保持件;电感器,其设于所述保持件;等待侧端子零件,其设于所述保持件;插入侧端子零件,其能与所述等待侧端子零件嵌合;以及电容器,其设于所述导电路主体和所述插入侧端子零件之间,并与所述插入侧端子零件连接,所述电感器与所述等待侧端子零件连接,在所述保持件形成有使所述多根导电路主体分别贯通的所述定位孔。
发明效果
根据第1-第3发明的带噪声滤波器的导电路,只要设定电容器的静电电容,设定电感器的电感量,将插入侧端子零件嵌合于等待侧端子零件,就能通过LC谐振有效地降低特定频段的浪涌噪声。因为电感器侧的电路和电容器侧的电路仅通过将插入侧端子零件嵌合于等待侧端子零件就能连接,所以不需要软钎焊等复杂的连接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817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