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数据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80369.0 | 申请日: | 201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5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方圆圆;李良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7/32 | 分类号: | H04L27/32 |
代理公司: | 11205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爽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正交 频分复用 技术 数据 发送 接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数据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本发明通过对多个子载波进行分组和差分编码后,进一步进行载波位置调整。从而有效提升多子载波系统的非线性容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数据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主干网对于传输业务容量的需求急剧增加,100Gbit/s系统已经开始商用化部署,400Gbit/s、1Tbit/s已经成为运营商的下一个兴趣点。在实现高速率的同时如何提升系统容量也即提高频谱效率、实现灵活可变带宽的网络架构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一个重点。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OFDM)已经在宽带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上成功应用。其是多载波调制技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将高速数据流携带在多个低速子载波上,其产生和解调都是在数字域上实现。由于OFDM子载波的频谱是部分重叠,彼此正交,从而可以得到很高的谱效率。它的调制和解调是分别基于IFFT和FFT来实现的,是实现复杂度最低、应用最广的一种多载波传输方案,由于FFT算法的优点,OFDM能够很容易实现调制并且应用于高速系统。此外,OFDM还可以实现调制格式的“软变化”,即不改变硬件架构实现调制格式可变,较易实现灵活可变的带宽控制。OFDM信号具有上述诸多优点,作为高速灵活网络的关键技术逐渐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
基于任何调制格式的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WDM)系统,由于一根光纤中有数十条甚至上百条光波道,并且随着光纤放大器的使用,功率较高的多波长光信号被耦合进一根光纤并聚集在很小的截面上,光纤开始表现出非线性特性,并成为限制传输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提升OFDM信号的非线性容限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数据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以提升OFDM信号的非线性容限。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获取调制信号,所述调制信号包括多个频域中连续的子载波;
根据分组信息对所述多个频域中连续的子载波进行分组,获取多个载波组,各载波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子载波,所述分组信息和非线性噪声与频率的对应关系相关,每一个载波组中的各子载波对应的非线性噪声的差值在一阈值范围内;
分别对各载波组中的子载波进行相位差分编码,获取各子载波的编码子载波;
依次分别将连续的各子载波的编码子载波按顺序调整至正负频对称的频点位置,获取待发送信号;
对所述待发送信号进行频时变换处理,并通过非线性光通道发送至接收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别对各载波组中的子载波进行相位差分编码,获取各子载波的的编码子载波,具体包括:
分别将各载波组中的第一个子载波作为所述载波组中的所述第一个子载波的编码子载波;
分别将各载波组中的最后一个子载波的前一个子载波的共轭作为所述载波组中的所述最后一个子载波的编码子载波;
对于各载波组中的非第一个子载波且非最后一个子载波的中间位置子载波,将中间位置子载波的相位减去所述中间位置子载波的前一个子载波的相位作为所述中间位置子载波的编码子载波的相位,将所述中间位置子载波的幅度作为所述中间位置子载波的编码子载波的幅度,获取所述载波组中的各中间位置子载波的编码子载波;
获取各载波组中的各子载波的编码子载波,所述载波组中的各子载波的编码子载波包括:所述载波组中的第一子载波的编码子载波、所述载波组中的各中间位置子载波的编码子载波和所载波组中的最后一个子载波的编码子载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803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