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7125.7 | 申请日: | 2015-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84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庆;中崎秀雄;近藤纯久;牟田光邦;小山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50/02 | 分类号: | H01H50/02;H01H50/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劲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 ||
可动接触片包含向规定方向突出的伸出部。基体具有与伸出部相对的限制部。固定触点端子具有与可动接触片相对的第一表面和位于第一表面的相反侧的第二表面。限制部位于比固定触点端子的第二表面更靠可动接触片侧。在因通电时的电磁斥力而使可动接触片变形时,以通过在多个板簧全部塑性变形之前使限制部与伸出部接触,限制可动接触片的变形的方式设定限制部与伸出部之间的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
背景技术
作为继电器,有具有层叠有多个板簧的可动接触片的继电器(参照专利文献1)。可动接触片与可动触点端子连接。在可动接触片上安装有可动触点,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相对。另外,在可动接触片上设置有伸出部。伸出部具有相对于可动触点向固定触点所在的方向伸出的形状。在支承可动接触片的基体上,在与伸出部相对的部分和伸出部之间设置有空间,以与伸出部的可动范围不发生干涉。
当在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之间流过大电流时,在可动触点上作用有电磁斥力,该电磁斥力向着要使可动触点从固定触点离开的方向。但是,在上述的继电器中,当在可动接触片上流过大电流时,在可动触点端子和可动接触片之间作用电磁斥力,使可动接触片在将可动触点向固定触点按压的方向变形。通过以将该可动触点向固定触点按压的方式作用的电磁斥力超过要使可动触点从固定触点离开的电磁斥力,由此,抑制可动触点从固定触点的离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8762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继电器中,当流过可动接触片的电流增大时,电磁斥力引起的可动接触片的变形可能会过度增大。当可动接触片变形大时,要按压可动触点的力可能会脱离从可动触点朝向固定触点的方向。该情况下,由于向固定触点按压可动触点的力变弱,所以存在可动触点从固定触点分离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大电流通电时能够抑制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的分离的继电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式的继电器具备可动触点部、固定触点部、基体。可动触点部具有可动触点端子、可动接触片、可动触点。可动接触片相对于可动触点端子在规定方向上相对配置,与可动触点端子。可动触点与可动接触片连接。固定触点部具有固定触点端子和固定触点。固定触点端子相对于可动触点端子在规定方向上分离配置。固定触点在规定方向上与可动触点端子相对配置,与固定触点端子连接。基体收纳可动触点部和固定触点部。可动接触片具有多个板簧。多个板簧相互层叠配置。可动接触片包含向规定方向突出的伸出部。基体具有与伸出部相对的限制部。固定触点端子具有与可动接触片相对的第一表面和位于第一表面的相反侧的第二表面。限制部位于比固定触点端子的第二表面更靠可动接触片侧。在因通电时的电磁斥力而使可动接触片变形时,以通过在多个板簧全部塑性变形之前使限制部与伸出部接触,限制可动接触片的变形的方式设定限制部与伸出部之间的距离。
基体也可以具有与伸出部相对而向规定方向凹陷的凹部。限制部也可以包含于凹部。
也可以在可动触点从固定触点分离时、及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时的任一情况,伸出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凹部内。
也可以在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时,伸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固定触点端子的第一表面更靠第二表面侧。
相对于限制部位于规定方向的基体的外表面和限制部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比可动触点从固定触点分离时的限制部与伸出部之间的距离大。
基体也可以具有在规定方向上与伸出部相对的第一内侧面,限制部也可以为第一内侧面。
限制部也可以为从第一内侧面朝向伸出部突出的突起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姆龙株式会社,未经欧姆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71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