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铜泥所含的有价金属的浸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0216.8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9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亮介;宇野贵博;冈田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B3/10 | 分类号: | C22B3/10;C22B7/00;C22B11/00;C25C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康泉;王珍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铜泥 金属 浸出 方法 | ||
本发明的脱铜泥所含的有价金属的浸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脱铜泥的浆料中加入盐酸和氧化剂来对该脱铜泥所含的有价金属进行盐酸氧化浸出时,搅拌浆料的同时,进行将浆料从槽下部抽出并从槽上部再次供给至槽内的浆料循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对脱铜泥所含的有价金属进行盐酸氧化浸出的方法中,提高有价金属的浸出率的浸出方法。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4年12月25日于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4-262908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通过铜电解产生的脱铜泥中包含较多金、铂、银、硒、钯、碲等有价金属,因此 从脱铜泥中回收这些有价金属。例如,氧化焙烧脱铜泥来使硒成为二氧化硒而气化, 对其进行冷凝来回收硒。并且,熔融上述氧化焙烧的剩余物,去除杂质来制造原银板, 并将其设为阳极来电解回收银。并且,对电解回收银之后的电解沉淀物进行分离(硝酸 浸出),从该液体中回收铂和钯。另一方面,已知有由分离后的溶解残留物制造原金板, 并将其设为阳极,对金进行电解回收的处理方法。
并且,作为从脱铜泥回收有价金属的其他处理方法,已知有对脱铜泥进行氯化浸出来回收氯化银,对浸出后液体中的金进行溶剂提取,从该提取后液体还原蒸馏来回 收硒,从该蒸馏后液体回收金、铂的处理方法(霍夫曼工艺)。
在上述氯化浸出工序中,脱铜泥用盐酸进行再浆化(repulped),并添加氧化剂来进 行氧化浸出。通过该氯化浸出,银成为氯化银,并且金、铂、钯也溶解于盐酸液中。 作为氧化剂使用过氧化氢和氯气(非专利文献1)。
关于上述氯化浸出,已知有如下处理方法:利用水使脱铜电解泥浆料化,吹入氯气来进行氧化浸出时,将浸出液中的氯化物浓度控制在规定量以下,由此实现提高金 和铂等的浸出率(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0722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銅澱物湿式処理技術の確立」《資源と素材》(铜沉淀物湿式处 理技术的确立,资源与原材料),vol.116,p484-492(2000)
在对脱铜泥的浆料进行氯化浸出的工序中,有时金的浸出率低至90%以下。作为其理由,认为由于浆料的氧化还原电位低,因此在氯化浸出中途,泥浆中未反应的硒 化银或硒等作为还原剂作用于金,溶解的金还原析出而被作为浸出残渣的主成分的氯 化银或氯化铅吸收,妨碍与浸出液的接触,因此浸出率下降。
作为其对策,提高浆料的氧化还原电位来进行氯化浸出,但金的浸出率未达到90% 以上。
并且,即使提高浆料的搅拌转速也未能使金的浸出率为90%以上。脱铜泥的密度比浸出液高,容易沉淀在浸出液中,因此槽下部容易产生泥浆浓缩部(泥浆贮留)。因 此认为,即使单纯提高搅拌转速,也未充分消除泥浆浓缩部,因此未提高金的浸出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氯化浸出中的上述问题,实现如下本发明的浸出方法:基于通过进行将浆料从槽下部抽出并再次供给到槽上部的浆料循环来防止槽下部的泥浆贮 留的构思,进一步组合所述浆料循环与浆料的搅拌来促进金与浸出液的接触,从而提 高浸出率。
本发明涉及包括以下结构的浸出方法。
〔1〕一种脱铜泥所含的有价金属的浸出方法,在脱铜泥的浆料中加入盐酸和氧化剂来对所述脱铜泥所含的有价金属进行盐酸氧化浸出,所述浸出方法的特征在于,搅 拌所述浆料的同时,在所述浆料的氧化还原电位为650mV~950mV的期间进行将所述 浆料从槽下部抽出并从槽上部再次供给至槽内的浆料循环。
〔3〕上述〔1〕所记载的脱铜泥所含的有价金属的浸出方法,其中,在盐酸的存在下,向所述脱铜泥的浆料中每次添加规定量的氧化剂,所述浆料的氧化还原电位超过650mV时开始所述浆料循环,所述氧化还原电位达到950mV时结束所述浆料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02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