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频转换膜元件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80070036.X 申请日: 2015-12-18
公开(公告)号: CN107111185A 公开(公告)日: 2017-08-29
发明(设计)人: 马克·J·佩莱里蒂;吉勒·J·伯努瓦 申请(专利权)人: 3M创新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2F1/13357 分类号: G02F1/13357
代理公司: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2 代理人: 顾红霞,张芸
地址: 美国明***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转换 元件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包括量子点和荧光体的降频转换膜元件,其中:

(a)所述量子点发射峰值波长在615nm至660nm范围内且FWHM小于50nm的红光,并且所述荧光体发射峰值波长在515nm至555nm范围内且FWHM小于80nm的绿光并具有75%或更大的内部荧光量子产率;或者

(b)所述量子点发射峰值波长在515nm至555nm范围内且FWHM小于40nm的绿光,并且所述荧光体发射峰值波长在615nm至645nm范围内且FWHM小于80nm的红光并具有75%或更大的内部荧光量子产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频转换膜元件,其中所述膜包括量子点和荧光体,所述量子点发射峰值波长在615nm至660nm范围内且FWHM小于50nm的红光,所述荧光体发射峰值波长在515nm至555nm的范围且FWHM小于80nm的绿光并具有75%或更大的内部荧光量子产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频转换膜元件,其中所述荧光体选自由以下项构成的组:掺杂铕的原硅酸盐、掺杂铕的硫代镓酸锶、掺杂铕和锰的氧化铝钡镁、掺杂稀土的次氮基硅酸盐以及它们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频转换膜元件,其中所述膜包括量子点和荧光体,所述量子点发射峰值波长在515nm至555nm范围内且FWHM小于40nm的绿光,所述荧光体发射峰值波长在615nm至645nm的范围且FWHM小于80nm的红光并具有75%或更大的内部荧光量子产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频转换膜元件,其中所述荧光体选自由以下项构成的组:掺杂Mn(+4)的荧光体、掺杂铕的硫化钙、掺杂铕(+3)的荧光体以及它们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降频转换膜元件,其中所述膜包含低于200pm的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频转换膜元件,其中所述膜包含低于100ppm的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降频转换膜元件,其中所述膜包含低于75ppm的镉。

9.一种光学构造,所述光学构造包括:

(a)蓝色光源,所述蓝色光源发射波长在440nm至460nm范围内且FWHM小于25nm的蓝光;

(b)液晶显示(LCD)面板,所述LCD面板包括一组红色、蓝色和绿色滤色器;和

(c)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降频转换膜元件,所述降频转换膜元件在光学上位于所述蓝色光源和所述LCD面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构造,其中所述LCD面板具有在35%至45%NTSC范围内的原生色域,并且所述光学构造实现了至少50%NTSC的色域。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构造,其中所述LCD面板具有在45%至55%NTSC范围内的原生色域,并且所述光学构造实现了至少60%NTSC的色域。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构造,其中所述LCD面板具有在55%至65%NTSC范围内的原生色域,并且所述光学构造实现了至少70%NTSC的色域。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构造,其中所述LCD面板具有在65%至75%NTSC范围内的原生色域,并且所述光学构造实现了至少80%NTSC的色域。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构造,其中所述LCD面板具有在75%至85%NTSC范围内的原生色域,并且所述光学构造实现了至少90%NTSC的色域。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构造,其中所述LCD面板具有在85%至95%NTSC范围内的原生色域,并且所述光学构造实现了至少100%NTSC的色域。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构造,还包括在光学上位于所述降频转换膜元件和所述LCD面板之间的光循环元件。

17.一种照明设备,所述照明设备包括:

(a)蓝色光源,所述蓝色光源发射波长在440nm至460nm范围内且FWHM小于25nm的蓝光;

(b)光学部件,所述光学部件适于光学耦合到所述蓝色光源;和

(c)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降频转换膜元件,所述降频转换膜元件邻近所述光学部件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光学部件是光导。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003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