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层叠体、偏光板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9452.8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1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芹泽直树;中西隆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凸版巴川光学薄膜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B32B3/20;B32B7/023;G02B1/16;G02B1/18;G02B5/30;G09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张苏娜;常海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层叠 偏光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可提供即使在应用于高精细影像显示面板的情况下,也可在维持防眩性及对比度的同时也抑制闪烁的光学层叠体。一种光学层叠体,其为在透光性基体上层叠至少1层以上光学功能层而成的光学层叠体,其具有以下特征:在光学功能层的至少一侧的面上形成有凹凸形状,具有凹凸形状的光学功能层至少含有树脂成分、两种无机微粒子以及树脂粒子,该光学层叠体具有满足以下条件式(1)至(4)的内部雾度X及总雾度Y:YX···(1)Y≦X+17···(2)Y≦57···(3)19≦X≦40···(4)。使用宽度为0.5mm的光梳的透射像清晰度为10至50%,在以光干涉方式测定光学功能层最表面的表面凹凸形状的情况下,凹凸高度为0.4μm以上的部分的面积为测定面积的3.5%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防眩性膜的光学层叠体、以及使用该光学层叠体的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防眩性膜通过其表面的凹凸结构以使外部光散射,从而发挥防眩性。防眩性膜表面的凹凸结构是通过使粒子在最表面的树脂层内凝聚而形成的。
防眩性膜除了防眩性以外,还要求耐闪烁性、高对比度等功能。以往,通过调整粒子(填充剂)的形状、粒径、折射率、涂料物性(粘度)、涂布过程等,来实现表面的凹凸结构(外部散射)与内部散射的最佳化,进而实现防眩性、耐闪烁性、高对比度的改善。然而,防眩性、耐闪烁性及高对比度之间存在权衡关系。
通过使用大粒径的填充剂、增加填充剂的添加量、增强填充剂的凝聚,从而提高防眩性。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通过增加凹凸数、且使凹凸尺寸变大,使得防眩性得以提高,但是会因为透镜效应的增加,而导致耐闪烁性变差。
虽然通过使用与树脂的折射率差大的填充剂或增加填充剂添加量来增加内部散射,从而提高耐闪烁性,但是会因为扩散光的增加,从而导致对比度降低。另外,虽然通过使表面凹凸微细化,即,使凹凸平均长度Sm变小,也可以提高耐闪烁性,但却成为白调显眼的低品质防眩性。
通过使内部散射降低,虽然可以提高对比度,但耐闪烁性会变差。另外,虽然通过设置低反射层也可提高对比度,但会变成多层结构从而在成本上变得不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01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由于近年的液晶面板的高精细化,在如以往一样地以既有的防眩性膜维持防眩性和对比度的情况下,会产生闪烁。但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耐闪烁性,势必需要牺牲防眩性或对比度。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应用于影像显示面板、特别是200ppi以上的高精细影像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可以在维持防眩性及对比度的同时也抑制闪烁的光学层叠体、以及使用其的偏光板及影像显示装置。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涉及在透光性基体上层叠至少1层以上光学功能层而成的光学层叠体。在该光学层叠体的光学功能层的至少一侧的面上形成有凹凸形状,具有凹凸形状的光学功能层至少含有树脂成分、两种无机微粒子以及树脂粒子,光学层叠体具有满足以下条件式(1)至(4)的内部雾度X及总雾度Y:
YX···(1)
Y≦X+17···(2)
Y≦57···(3)
19≦X≦40···(4)
使用宽度为0.5mm的光梳的透射像清晰度为10至50%,在以光干涉方式测定该光学功能层的最表面的表面凹凸形状的情况下,凹凸高度为0.4μm以上的部分的面积为测定面积的3.5%以下。
本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凸版巴川光学薄膜,未经株式会社凸版巴川光学薄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94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