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带的稳定装置及使用其的熔融镀敷金属带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2772.0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0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石垣雄亮;西名庆晃;石田匡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H23/188 | 分类号: | B65H23/188;C23C2/2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方应星;高培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稳定 装置 使用 熔融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金属带的稳定装置具备位移测定部、控制部、电磁铁单元。位移测定部以非接触方式测定行进中的金属带的位移。控制部基于位移测定部生成的金属带的位移的测定信号,生成用于控制金属带的振动抑制的振动抑制信号和用于控制金属带的位置校正的位置校正信号。电磁铁单元具有:基于振动抑制信号而产生第一磁力的振动抑制用线圈;基于位置校正信号而产生第二磁力的位置校正用线圈;将振动抑制用线圈及位置校正用线圈同心地卷绕并将第一磁力及第二磁力向金属带引导的铁芯。位置校正用线圈的匝数处在振动抑制用线圈的匝数的2倍以上且5倍以下的范围内。电磁铁单元通过第一磁力来抑制金属带的振动,并通过第二磁力来校正金属带的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带的稳定装置及使用其的熔融镀敷金属带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制造金属带的生产线中,抑制行进中的金属带的振动或翘曲等而稳定地保持金属带的行进的路线(以下,称为轧制线)不仅有助于提高制造的金属带的品质,而且也有助于提高金属带的生产线的效能。
例如,在熔融镀敷金属带的生产线中,包括使金属带在熔融金属浴中一边浸渍一边通过,由此使熔融金属附着于金属带的正反两面的工序。通过该工序而附着于金属带的熔融金属中的过剩的熔融金属由从在熔融金属浴的后段设置的气刷喷出的擦拭气体进行拂拭。由此,来调整金属带面上的熔融金属的附着量。为了抑制在金属带产生熔融金属的附着量的不均的情况,而进行这样的金属带面上的熔融金属的附着量的调整(以下,简记为“熔融金属的附着量调整”)。
在上述的熔融金属的附着量调整中,对于行进中的金属带的正反两面,需要以压力沿着该金属带的宽度方向均匀地施加的方式从气刷喷出擦拭气体。然而,在金属带发生振动的情况下、金属带发生翘曲的情况下、或者金属带的轧制线偏向金属带的正反各面的任一个的情况下等,气刷与金属带的距离不恒定时,向金属带施加的擦拭气体的压力沿着金属带的宽度方向及通过方向变得不均匀。其结果是,会产生在金属带的正面、反面或正反两面沿着金属带的宽度方向及通过方向发生熔融金属的附着量的不均这样的问题。
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点的方法,已知有使用电磁铁而以非接触方式抑制金属带的翘曲或振动来实现金属带的轧制线的稳定化的技术。例如,存在如下的现有技术:夹着应使金属带行进的行路面而将一对电磁铁彼此相对地配置,根据来自另行设置的位置检测器的信号,使各电磁铁的吸引力一边相互切换,一边作用于金属带(参照专利文献1)。
如上所述使用电磁铁来实现金属带的轧制线的稳定化时,金属带的振动抑制要求电磁铁的响应性,金属带的位置校正要求电磁铁的吸引力。在此所说的金属带的位置校正是指将金属带的翘曲校正及轧制线校正合并的情况。通常,电磁铁的响应性伴随着电磁铁中的线圈的匝数的减少而提高。然而,在为了使电磁铁的响应性良好而减少了线圈的匝数的情况下,电磁铁的吸引力减小。与之相反,电磁铁的吸引力伴随着电磁铁中的线圈的匝数的增加而增大。然而,在为了增大电磁铁的吸引力而增加线圈的匝数的情况下,电磁铁的响应性变差。即,为了同时实现使用了电磁铁的金属带的振动抑制和位置校正,需要上述那样的电磁铁的响应性与吸引力这样的相反的性质。
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例如使用具有振动抑制用和位置校正用的各自独立的双系统的线圈的电磁铁,以非接触方式控制金属带的轧制线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在电磁铁的铁芯卷绕双系统的振动抑制用线圈和位置校正用线圈,通过来自匝数比较少的振动抑制用线圈的磁力来进行金属带的振动抑制,并且通过来自匝数比振动抑制用线圈多的位置校正用线圈的磁力来进行金属带的位置校正。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623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241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27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电源(S79C)
- 下一篇:灭蚊器(XT‑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