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性振动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47722.5 | 申请日: | 2015-10-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60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远藤雅也;中里吏纱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6B1/04 | 分类号: | B06B1/04;H02K33/16 |
代理公司: | 31100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捷<国际申请>=PCT/JP2015/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 振动 马达 | ||
在振幅沿着厚度方向被限制的线性振动马达中,能充分确保重块的重量且利用较大的推力振动。线性振动马达(1)包括:线圈(4),该线圈(4)被支承在与壳体(2)的上面部(2A)相向的底板(3)上,并沿着与底板(3)交叉的面卷绕;磁极部(10),该磁极部(10)通过线圈(4)中流通的电流获得上下方向的推力;重块(6),该重块(6)与磁极部(10)一体地振动;以及弹性构件(7),该弹性构件(7)将重块(6)以上下振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壳体(2)的上面部(2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背景技术
振动马达(或者振动致动器)通过通信设备的信号接收或各种电子设备的警告等信号产生振动,并通过振动对各种电子设备的携带者或接触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面(显示面)的操作者传达信号的产生,该振动马达装备于包括移动电话的移动信息终端等各种电子设备。
在开发有各种形态的振动马达中,已知有能通过直线的往复振动而产生比较大的振动的线性振动马达。上述线性振动马达具有如下的结构:将线圈固定于框体,并将振子通过弹簧支承为沿一轴方向相对于框体振动自如,上述振子在磁体上安装有重块,上述磁体利用与上述线圈的配合而产生一轴方向的驱动力(推力)。以下说明中的“上”、“下”、“上下”与天地的方向无关,是指沿着一轴方向的振动方向的一侧、另一侧以及两侧。
线性振动马达装备于薄型的电子设备,追求在接触其显示面(触摸面板显示面)时有效地产生振动,并追求将自身厚度薄化且有效地沿着其厚度方向振动。作为满足上述要求的线性振动马达,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现有技术。
上述现有技术包括:定子,该定子包括壳体和线圈,上述壳体具有厚度较薄的内部空间,上述线圈的下端固定在形成上述壳体的底面的支架上;以及振子,该振子由磁体、轭和重量体(重块)构成,上述磁体通过弹簧支承于壳体的上面部,上述振子在壳体的内部空间内被支承为沿上下方向振动自如,磁体在绕振动方向卷绕成圆筒状的线圈的内部被支承为振动自如,在线圈上端的上方配置有包围磁体的轭,在磁体与轭之间形成有磁隙,该磁隙与圆筒状的线圈对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304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述现有技术那样的厚度较薄的线性振动马达由于振幅被壳体的上下厚度限制,因此虽然想要增大重块的重量而获得有效的振动,但若在壳体内确定的内部空间增大重块的体积,则在结构上必然需要缩小线圈的直径,此外,由于形成在振动时线圈的大部分会离开磁隙的结构,因此存在不能利用较大的推力使振子振动的问题。
此外,上述现有的线性振动马达形成如下的结构:由于振子通过弹簧被壳体的上面部支承为垂吊状,而线圈形成仅有下端被支架支承且其上端的上方配置有轭的结构,因此壳体的上面部的主要部分未被支承。由此存在在壳体的上面部产生不需要的振动而产生噪音等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振幅沿着厚度方向被限制的线性振动马达中,能充分确保重块的重量且利用较大的推力振动,并能抑制壳体上面部的不需要的振动,从而抑制噪音的产生等。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线性振动马达包括以下结构。
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上面部;底板,该底板与上述上面部相向;线圈,该线圈被支承在上述底板上,并沿着与上述底板交叉的面卷绕;磁极部,该磁极部通过上述线圈中流通的电流获得上下方向的推力;重块,该重块与上述磁极部一体地振动;以及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将上述重块支承为上下振动自如。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77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