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喷射器以及喷射器式制冷循环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47237.8 | 申请日: | 2015-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5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西嶋春幸;尾形豪太;高野义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04F5/10;F04F5/44;F04F5/46;F04F5/54;F25B5/02;F25B4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肖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喷射器 以及 制冷 循环 | ||
由散热器(13)使从液体喷射器(12)流出的制冷剂散热,使由散热器(13)散热后的液相制冷剂向液体喷射器(12)的喷射制冷剂通路(122a)流入。并且,使吸入从低压侧蒸发器(17)流出的制冷剂的压缩机(11)的排出制冷剂向液体喷射器(12)的流入制冷剂通路(121a)流入。此外,作为液体喷射器(12),采用如下的结构:从喷射制冷剂通路(122a)向气液混合部(122d)喷射的喷射制冷剂被喷射到从流入制冷剂通路(121a)流入气液混合部(122d)的流入制冷剂的外周侧。由此,能够充分地提高液体喷射器的喷射器效率。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以在2014年9月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79773和在2015年2月2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031458为基础,通过参照将该公开内容编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射器以及具有液体喷射器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作为具有喷射器的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并且,作为应用于喷射器式制冷循环的喷射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喷射器:使从喷嘴部喷射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喷射制冷剂与从制冷剂吸引口吸引的气相状态的吸引制冷剂混合,通过扩散部(升压部)使气液二相状态的混合制冷剂升压。
在像这样通过扩散部使气液二相状态的混合制冷剂升压的二相流喷射器中,由于以比较高的速度流动的混合制冷剂与扩散部的壁面的摩擦而产生的壁面粘性损失等能量损失变大,因此喷射器效率容易降低。另外,喷射器效率是指将喷射器所回收的能量转换成压力能量时的能量转换效率。
与此相对,在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从形成于喷嘴部的喷射制冷剂通路喷射出加速到音速以上的液相制冷剂的液体喷射器、以及具有液体喷射器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在该非专利文献1的液体喷射器中,通过气液混合部使从喷射制冷剂通路喷射的液相状态的喷射制冷剂与从外部流入的气相状态的流入制冷剂混合,而使喷射制冷剂与流入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流速降低到亚音速。并且,使用在混合制冷剂从超音速状态转移到亚音速状态时所产生的冲击波,以比较短的距离使混合制冷剂升压,并且使混合制冷剂中的气相制冷剂冷凝。
由此,在非专利文献1的液体喷射器中,可抑制上述的壁面粘性损失等能量损失,实现喷射器效率的提高。
专利文献1:专利第3690030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Mark J.Bergander其他3名、Refrigeration Cycle With Ejectorfor Second Step Compression、International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Conference at Purdue、(US)、International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Conference、July12-15、2010、2211、Page 1-8、[平成26年8月1日检索]、互联网<URL:http://docs.lib.purdue.edu/iracc/1053/>
然而,本发明者们在实际上确认了非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液体喷射器的喷射器效率之后,判断出与理论上得到的喷射器效率相比无法得到充分的效率提高效果。其结果为,判断出整个喷射器式制冷循环也无法得到充分的成绩系数(COP)提高效果。
因此,在本发明者们调查了其原因之后,判断出是因为在非专利文献1的液体喷射器中,在混合部中混合得到的混合制冷剂无法成为气相制冷剂的较细的颗粒均匀地混合在液相制冷剂中的理想的气液混合状态。
我们认为其理由是因为当混合制冷剂不成为理想的混合状态时,较大的颗粒的一部分的气相制冷剂的冷凝会产生延迟,无法充分地抑制能量损失。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72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