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花塞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18776.9 | 申请日: | 2015-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70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勉;五十岚智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T13/36 | 分类号: | H01T13/3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李罡,陆锦华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花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花塞。
背景技术
作为火花塞,已知有具备在内侧保持中心电极的绝缘体和在内侧保持绝缘体的主体配件的结构。在这样的火花塞中,为了确保绝缘体与主体配件之间的气密而在绝缘体与主体配件之间夹持片式密封垫(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火花塞的中心电极成为过度的温度(例如,950℃以上)时,在火花放电发生之前,会出现中心电极成为热源而引燃的预点火(过早引燃)的情况。在火花塞中,为了防止预点火而调整了将因燃烧而受到的热量向周围发散的程度即热值(散热性)。作为使中心电极的热量发散的路径之一,存在从保持中心电极的绝缘体经由片式密封垫至主体配件的路径。主体配件的热量向安装火花塞的内燃机的缸盖发散。
近年来,为了同时实现内燃机的输出提高和燃耗提高这两者,要求更高地设定燃烧室内的温度。而且,从提高内燃机的设计自由度的观点出发,要求火花塞的小型化。根据这些情况,火花塞处于因燃烧而受到的热量容易蓄积的倾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12530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火花塞中,关于通过从绝缘体经由片式密封垫至主体配件的路径使热量充分发散的情况未进行充分的研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作出,可以作为以下的方式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火花塞,具备:绝缘体,呈从后端侧向前端侧沿着与轴线平行的轴线方向延伸的筒状,且形成有具有朝向所述前端侧的面的台阶部;主体配件,呈在内侧保持所述绝缘体的筒状,且形成有对所述台阶部进行支撑的隔架部和在比所述隔架部靠所述后端侧处与所述隔架部相连的中孔部;及片式密封垫,夹持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隔架部之间。在该火花塞中,在通过所述轴线的所述火花塞的截面中,由所述轴线分割的两个单侧截面中的一方的单侧截面中所述片式密封垫与所述主体配件接触的长度A1(mm)与所述一方的单侧截面中所述片式密封垫与所述绝缘体接触的长度A2(mm)相加的长度为长度A(mm),所述两个单侧截面中的与所述一方的单侧端面不同的另一方的单侧截面中所述片式密封垫与所述主体配件接触的长度B1(mm)与所述另一方的单侧截面中所述片式密封垫与所述绝缘体接触的长度B2(mm)相加的长度为长度B(mm),从所述中孔部的内径C(mm)减去所述隔架部的内径D(mm)得到的差量为差量M(mm),所述长度A、所述长度B、所述差量M的关系满足2.8≤(A+B)/M。根据该方式,能够充分地确保绝缘体与片式密封垫接触的面积、片式密封垫与主体配件接触的面积,因此能够提高通过从绝缘体经由片式密封垫至主体配件的路径的散热性。
(2)在上述方式的火花塞中,可以是,所述截面中的所述主体配件的部分中的位于距与所述片式密封垫接触的界面0.2mm深度的部分的平均维氏硬度E为240HV以上,所述截面中的所述片式密封垫的平均维氏硬度F为100HV以上,且小于所述平均维氏硬度E。根据该方式,能够防止由于片式密封垫过于压扁而绝缘体相对于主体配件的位置向前端侧过度偏移的情况,并且能够提高通过从绝缘体经由片式密封垫至主体配件的路径的散热性。
(3)在上述方式的火花塞中,可以是,所述隔架部具有朝向所述后端侧的内表面,在所述截面中,所述内表面的中点处的所述片式密封垫的厚度为0.15mm以上且0.20mm以下。根据该方式,能够通过片式密封垫确保充分的压扁量而维持将绝缘体组装于主体配件的精度,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通过从绝缘体经由片式密封垫至主体配件的路径的散热性。
(4)在上述方式的火花塞中,可以是,在所述主体配件的外周形成有标称直径M14以下的阳螺纹。根据该方式,在标称直径M14以下的阳螺纹形成于主体配件的火花塞中,能够提高散热性。
(5)在上述方式的火花塞中,可以是,所述阳螺纹的标称直径为M10以下。根据该方式,在标称直径M10以下的阳螺纹形成于主体配件的火花塞中,能够提高散热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187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