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氨酯制缓冲弹簧及其制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12794.6 | 申请日: | 2015-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04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康雄;长谷川琢也;中村顺和;水崎雅薫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9/58 | 分类号: | F16F9/58;B29C39/02;B29C39/24;C08G18/42;F16F1/37;B29K75/00;B29K105/04;B29L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 缓冲 弹簧 及其 制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车辆的悬架机构中的减震器的活塞杆上、弹性地限制该减震器的工作冲程的聚氨酯制缓冲弹簧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例如,如图1所示,由橡胶、发泡聚氨酯树脂等弹性体形成的大致筒状(波纹管形状)的缓冲弹簧2外插在构成车辆的悬架的减震器30的活塞杆31上,并配置在该减震器30的汽缸(吸收板)32和车体侧的安装部(支撑件33)之间(参见专利文献1)。
作为该车辆用缓冲弹簧的代表,可列举出使用发泡聚氨酯树脂(以下简写为“氨基甲酸酯”)的聚氨酯制缓冲弹簧。另外,作为制造上述聚氨酯制缓冲弹簧的方法,通常可以利用使用成型模具(模具)的模制成型(参见专利文献2)。
上述氨基甲酸酯的模制成型为如下方法:将氨基甲酸酯原料注入到包含主模具和型芯的成型模具(模具)的成型模腔内(浇铸成型)进行加热,由此在成型模具内使氨基甲酸酯原料反应(发泡)并使其固化,然后从上述成型模具中取出,抽出筒状的氨基甲酸酯成型体内侧的成型模具型芯(进行脱模)后,得到作为产品的聚氨酯制缓冲弹簧。需要说明的是,在氨基甲酸酯的发泡和固化方法中,也有经由一次硫化、二次硫化这2个阶段的加热步骤来进行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抽出一次硫化了的氨基甲酸酯成型体(半固化品)内侧的成型模具型芯(进行脱模)后,对该氨基甲酸酯成型体进一步进行加热使其二次硫化,得到作为完全固化品(产品)的聚氨酯制缓冲弹簧(参见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583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9369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561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聚氨酯制缓冲弹簧由于要求耐高载荷、高变形,因此,通常使用以1,5-萘二异氰酸酯(NDI)作为异氰酸酯成分的氨基甲酸酯原料。然而,NDI的材料成本高,因此存在难以向通用车种展开的问题。因此,迫切要求具备对高载荷、高变形的耐久性、耐流挂性,并且能够实现成本降低的缓冲弹簧。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备对高载荷、高变形的耐久性、耐流挂性,并且能够实现成本降低的聚氨酯制缓冲弹簧及其制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主旨为,一种聚氨酯制缓冲弹簧,其嵌装于车辆减震器的活塞杆上,用于弹性地限制该减震器的工作冲程,该聚氨酯制缓冲弹簧为模压成型制成,形成为外层具有表皮层的中空圆筒状,所述聚氨酯制缓冲弹簧由以聚酯系多元醇作为多元醇成分、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作为异氰酸酯成分的氨基甲酸酯原料形成,其表皮层的密度(Da)和发泡泡孔直径(Ra)以及芯部的密度(Db)和发泡泡孔直径(Rb)满足下述式(1)和(2)的关系。
1.0≤Da/Db<1.34……(1)
0.53<Ra/Rb≤1.0……(2)
另外,本发明的第2主旨为,一种聚氨酯制缓冲弹簧的制法,其为第1主旨的聚氨酯制缓冲弹簧的制法,具备以下工序:一次硫化工序,将以聚酯系多元醇作为多元醇成分、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作为异氰酸酯成分的氨基甲酸酯原料注入到成型模具的模腔内,在70℃以上进行加热,从而在上述成型模具内使氨基甲酸酯原料一次硫化;脱模工序,将上述一次硫化后的氨基甲酸酯成型体从成型模具中取出;和二次硫化工序,对上述脱模后的氨基甲酸酯成型体进行加热而使其二次硫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理工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理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127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