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43407.6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9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勾长虹;顾晓星;陈安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勾长虹 |
主分类号: | B60D1/24 | 分类号: | B60D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拖车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车杆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
二、背景技术
当车辆出现故障时,使用车辆之间相互拖走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因此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是一种重要的车辆部件,在现有的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中,还都是使用刚性连接杆,由于两个车辆之间的距离为一定距离,使被拖走的车辆被动地行驶并且不能进行刹车操作,对牵引车辆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引起车辆行驶的安全隐患。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因此提高了两个拖接的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设置为与车辆联接的前牵引杆和后牵引杆、设置为与前牵引杆联接的腔体座、设置在腔体座的内腔体中的芯轴、设置在腔体座的内腔体的内壁与芯轴的外侧面部之间并且用于吸收冲击力的扭力杆、设置在芯轴和后牵引杆之间的摆动臂。
由于设计了前牵引杆、后牵引杆、腔体座、芯轴、扭力杆和摆动臂,在行驶过程中,被拖走的车辆产生的冲击力通过后牵引杆和摆动臂传递给扭力杆,扭力杆吸收拖走的车辆产生的冲击力,不再使用刚性连接杆,因此提高了两个拖接的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在两个拖接的车辆之间进行柔性连接的方式把前牵引杆、后牵引杆、腔体座、芯轴、扭力杆和摆动臂进行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套环、连接杆和销轴。
前牵引杆设置为与套环联接并且套环设置为套装在腔体座上,套环设置为与腔体座转动式联接并且在套环与腔体座之间设置有定位凸缘体,后牵引杆设置为与腔体座滑动式联接并且在后牵引杆与腔体座之间设置有销轴,芯轴设置在腔体座的内腔体中并且在腔体座的内腔体的内壁与芯轴的外侧面部之间设置有扭力杆,摆动臂设置为与芯轴联接并且在摆动臂与后牵引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牵引杆、后牵引杆和摆动臂分别设置为条状体并且在前牵引杆和后牵引杆的外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挂孔,在后牵引杆上设置有条形滑动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套环设置为圆环体并且在套环上设置有弧形滑动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腔体座的外侧面设置为圆柱体并且定位凸缘体设置在腔体座的外侧面上,腔体座的定位凸缘体设置在套环的弧形滑动槽中并且腔体座的内腔体设置为矩形柱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芯轴设置为矩形柱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扭力杆设置为圆柱橡胶棒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套环的中心线、腔体座的中心线和芯轴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前牵引杆的中心线和后牵引杆的中心线分别设置为一条直线延伸分布,扭力杆设置在腔体座的内腔体的内壁与芯轴的外侧面部的交接部位并且扭力杆设置为沿芯轴的中心线延伸分布,销轴设置在腔体座的端面上并且销轴设置在后牵引杆的条形滑动槽中,连接杆的一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摆动臂铰接式联接并且连接杆的另一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后牵引杆铰接式联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两个拖接的车辆之间进行柔性连接的前牵引杆、后牵引杆、腔体座、芯轴、扭力杆和摆动臂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四、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前牵引杆1、后牵引杆2、套环3、腔体座4、芯轴5、扭力杆6、摆动臂7、连接杆8和销轴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勾长虹,未经勾长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434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桥及汽车
- 下一篇:卡车桥整体内胀式桥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