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38045.1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3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阮江军;金颀;全妤;唐烈峥;欧阳子卿;邱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胡艳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电介质 击穿 电压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试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液体电介质应用广泛,在电气设备中起绝缘、传热、浸渍及填充等作用。目前最常 用的液体介质是从石油提炼出来的矿物油:变压器油、电容器油、电缆油等,其击穿电 压是高压输变电设备内绝缘设计的重要依据。
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试验手段获取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压,难以从理论上对其计 算。而当前测量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试验装置主要针对液体中杂质、水分、温度等因 素设计,鲜有装置能研究电极结构对击穿电压的影响。现有的击穿电压试验装置往往只 能进行单一间隙结构的试验,存在难以方便更换电极和灵活调节电极间隙距离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灵活更换电极、且可调节电极间隙距离的液体电 介质击穿电压试验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试验装置,包括:
上绝缘板、下绝缘板、绝缘支柱、高压电极、低压电极和容器杯,其中:
高压电极由高压电极主体和第一螺杆两段构成,高压电极主体和第一螺杆形成阶梯 结构,高压电极主体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一螺杆;
低压电极由低压电极主体、接触端头和第二螺杆构成,第二螺杆通过接触端头固定 于低压电极主体,第二螺杆和接触端头形成阶梯结构,接触端头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螺 杆;
容器杯采用绝缘材料制备,包括杯底、杯壁和杯盖;
上绝缘板和杯盖上均开设有与第一螺杆尺寸匹配的螺孔,第一螺杆依次穿过杯盖、 上绝缘板上螺孔;上绝缘板和杯盖的对应处均开设有入口孔;
下绝缘板和杯底上均开设有与第二螺杆尺寸匹配的螺孔,第二螺杆依次穿过杯底、 下绝缘板上螺孔,并使得接触端头贴杯底、杯底贴下绝缘板;
下绝缘板、上绝缘板依次穿过绝缘支柱,且均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于绝缘支柱;上绝 缘板、杯盖、下绝缘板、杯底上螺孔位置的设置要保证高压电极和低压电极的轴线重合。
作为优选,杯盖边缘为阶梯结构,可卡入容器杯中。
作为优选,杯壁为透明的。
上述杯壁采用粘合剂粘合于杯底上。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绝缘支柱由底端和绝缘支柱主体构成,底端和绝缘支柱主 体形成阶梯结构,底端横截面面积大于绝缘支柱主体,这样可使下绝缘板固定于底端。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高压电极主体为棒状。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低压电极主体为板状。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可同时满足灵活更换电极和准确调节电极间隙距离两个要求,解决了以往装 置存在的难以测量电极间隙距离、难以更换电极等问题,能够研究电极结构对液体电介 质击穿电压的影响。
(2)绝缘板、容器杯和电极三者以可拆卸方式相互固定,清洗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低压电极安装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高压电极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使用流程图;
图5为高压电极和低压电极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是高压电极具体结 构示意图,图(b)是低压电极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绝缘板,2-下绝缘板,3-绝缘支柱,4-容器杯,5-螺栓,6-漏斗,7-高压 电极,7-1-高压电极主体,7-2-第一螺杆,8-低压电极,8-1-低压电极主体,8-2-接触端 头,8-3-第二螺杆,9-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80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绕线式绝缘绳试验装置
- 下一篇:输电线路信息采集与预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