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心分气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133240.5 | 申请日: | 2015-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1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符湛;岳素月;贾永强;李刚;李通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方红旗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3/08 | 分类号: | B23Q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 地址: | 10114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心分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回转机床上可实现气动夹具自动夹紧的中心分气装置。
背景技术
中心分气装置是回转机床的主要部件之一,通过该装置来实现机床气动夹具对机床所加工工件的自动夹紧。
现有技术中的中心分气装置如图1-4所示,该装置由芯轴和阀体两部分组成。图1为俯视图,图2为P-P剖视图;图3为A-A剖视图,该图中管接头接夹具中气缸的供气口;图4为B-B剖视图,该图中管接头接夹具中气缸的排气口。其工作原理:转台带动阀体旋转,芯轴固定不旋转,通过A-A剖视图与B-B剖视图中的排气腔与进气腔来实现夹具气缸的进气与排气的换向,完成夹具对工件的自动夹紧及松开。
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先把O形密封圈9装在芯轴上的环形槽内,再将芯轴2装入阀体1内,但由于芯轴与阀体间隙很小,导致O形密封圈9被阀体1损伤。直接后果就是如A-A剖视图、B-B剖视图中进气腔与排气腔之间的O形密封圈起不到密封的作用,导致进气腔与排气腔串气,直接的影响就是实现不了夹具的自动夹紧或密封件密封不住,气体外泄,达不到压力要求,造成机床夹具装夹的工件夹不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心分气装置,通过对该装置的设置,降低了该装置的装配难度,提高了该装置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心分气装置,包括阀体和芯轴,阀体的顶端设有端盖,阀体的底端固定于转台上,芯轴位于阀体内部,阀体和芯轴内部分别设有进气腔和排气腔,润滑油管路,在芯轴的顶端设有用于添加润滑油的润滑口,在沿着芯轴的侧壁周向设有一圈凹槽,芯轴内部设有用于填充润滑油的润滑油管路,润滑油管路的一端与润滑口连接,润滑油管路的另一端与凹槽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简化装配工艺,对装配人员技能等级要求降低。保证机床气动夹具的可靠性。由于一般情况下,该装置所使用的是压缩空气,在使用过程中即便是经过干澡处理,但或多或少还有微量的水分在内,这样在长期的使用中,会使阀体与芯轴会生诱,因此,在芯轴的上部增加一润滑油管路,可以有效防止芯轴生锈,同时有利于密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凹槽的横截面积为环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使润滑油均匀分布在芯轴与阀体之间,有利于防止生锈,同时有利于密封。
进一步,所述润滑油管路的纵截面呈L型。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使润滑油快速到达凹槽。
进一步,所述芯轴与阀体装配时配合间隙为0.008-0.012mm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效避免进气腔与排气腔串气或气体外泄。
进一步,所述芯轴上不设有密封圈。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简化了装配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进一步,在阀体上分别设有多个与进气腔连通的管接头,在芯轴的顶部设有与进气腔连通的管接头。
进一步,在阀体上分别设有多个与排气腔连通的管接头,在芯轴的顶部设有与排气腔连通的管接头。
进一步,所述芯轴两端分别通过上、下轴承支撑安装在阀体内。
进一步,所述下轴承与转台之间设有隔圈。
进一步,所述端盖与芯轴之间设有防尘圈。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防尘,避免影响该装置的正常运转,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中心分气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中心分气装置的P-P剖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中心分气装置的A-A剖视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中心分气装置的B-B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心分气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心分气装置的M-M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心分气装置的Q-Q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心分气装置的D-D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心分气装置的E-E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心分气装置的C-C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方红旗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方红旗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32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