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紧载荷可检测的密封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07250.1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6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马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骅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41/02 | 分类号: | F16K41/02;F16K3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仇波 |
地址: | 21541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紧 载荷 检测 密封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器件领域,涉及一种密封组件,具体涉及一种压紧载荷可检测的密封组件。
背景技术
用于核电、石油化工、火电、能源等领域的重要设备,以及有放射性、有毒有害、高危化学品密封场合的密封产品,其密封泄漏要求非常严格。如何控制密封泄漏已成为目前工业领域的重要议题。现有技术中,虽然目前有密封产品可实现对密封点进行现场检测,但必须由检测人员到达密封现场后才能进行泄漏情况的检测,而且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往往是不具备随时检测的条件,只能在现场环境可达到人员进入的条件时方可进行检测,这就延误了准确获悉泄漏情况的时机;特别是在有毒有害的高危化学物品场合,检测难度就更大,有可能对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也造成一定的风险。
阀门密封填料(密封环)是核电、火电、能源等工业领域常见的密封材料,通常设置在填料函中;它们对密封面压紧载荷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密封效果,目前还难以对密封载荷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压紧载荷可检测的密封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紧载荷可检测的密封组件,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多个密封环以及对应嵌设于所述密封环内的多个传感器,多个所述密封环的轴心线相重叠。
优化地,它还包括套设于阀杆上的填料函以及套设于所述阀杆上且与所述填料函相配合的盖体,所述填料函与所述阀杆之间形成容腔,多个所述密封环套设于所述阀杆上且设置于所述容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函端部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盖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孔相对应的多个通孔。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压紧载荷可检测的密封组件,通过在层叠设置的多个密封环中分别嵌设传感器,在使用时,密封环被挤压,传感器因此可对密封面的压紧应力及密封环的内部应力进行检测,实现对密封有效性的判断。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紧载荷可检测的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紧载荷可检测的密封组件其它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紧载荷可检测的密封组件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1、填料函;11、容腔;12、固定孔;2、盖体;21、通孔;3、阀杆;4、密封环;5、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压紧载荷可检测的密封组件,主要包括多个密封环4和多个传感器5。
其中,多个密封环4依次层叠设置,它们的轴心线相重叠;传感器5的数量与密封环4的数量一直,它们分别嵌设在各个密封环4中。在本实施例中,多个传感器5排列形成的直线可以与任意一个密封环4的轴心线相平行;传感器5与对应密封环4内表面的距离小于传感器5与其外表面的距离,确保其对密封面的压紧应力有灵敏的感应。
在本实施例中,该密封组件主要用于套设在阀杆3上,从而对其进行密封。它还包括套设于阀杆3上的填料函1以及套设于阀杆3上且与填料函1相配合的盖体2;填料函1与阀杆3之间形成容腔11;盖体2中部形成可对应插入容腔11内的凸起,它通过该凸起套在阀杆3上并与填料函1进行拼接。多个密封环4套设在阀杆3上,它们设置于容腔11内,并被盖体2的凸起进行挤压,从而调节其与阀杆3的密封程度。填料函1端部(朝向盖体2的一端)开设有多个固定孔12,盖体2上开设有与固定孔12相对应的多个通孔21,可以通过螺旋等连接件将填料函1和盖体2固定在一起。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骅机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骅机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72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