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组装机的撕膜滚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8200.3 | 申请日: | 2015-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0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肖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8/10 | 分类号: | B32B38/1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黄宗熊 |
地址: | 3437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组装 滚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组装机的背光片撕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组装机的撕 膜滚轮。
背景技术
手机中的背光片(背光模组)是非常重要的组件,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 均匀的光源,使手机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片使用时需要与液晶显示屏之间进行组装, 在背光片组装之前,表面要贴合一层贴膜防止背光片被污染划伤,而贴合过程又需要将 贴膜撕掉才能使用;目前市面上多采用背光组装机来实现撕膜操作,比如申请号为 201410378280.x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就介绍了一种组装机,包括背光片取料平台(又称定 位平台)、背光片组装平台;背光片组装平台,用于背光片完成撕膜及后续的组装工作。 还设置了一个X轴模组(横向动作模组)设置了一个执行机构,该执行机构用于将背光 片从取料平台上,移送到背光片组装平台,并在移送后的往复过程中,完成背光片表面 贴膜的撕除工作。具体的撕膜部件为一个圆柱形滚轮,滚轮的外周包覆一层PU胶层, 撕膜时执行机构将滚轮下压与背光片表面贴膜接触,然后从背光片的一端开始滚动至另 一端,且整个滚轮还进行平移运动实现撕膜;但是,目前行业内使用较多的滚轮其规格 一般为滚轮包覆PU胶层后的直径设定为30mm;滚轮硬度为50邵氏硬度;这样规格的 滚轮带来一个问题,由于直接比较大,而且外周包覆的PU胶层的直径也随之很大,在 与背光片压合过程,由于PU胶层柔软,且直径大必然增加了滚轮与背光片表面贴膜的 接触面积,这就造成了二者之间的粘附力过大而导致整个背光片一起被撕起,使得背光 片被磕碰、划伤,从而导致产品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减小与贴膜的接触面积,并能有效 降低报废率的背光组装机的撕膜滚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背光组装机的撕膜滚轮, 包括圆柱形的滚轮主体,所述的滚轮主体的外表面包覆一层PU胶层,其特征在于:所 述滚轮主体包覆PU胶层后的直径为20-25mm。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减小了滚轮主体包覆PU胶层后的直径为20-25mm,从而减小 了滚轮与背光片贴膜的接触面积,相较于传统包覆PU胶层后的直径设定为30mm滚轮 与背光贴膜的接触面积,使得撕膜过程不会导致背光片被撕掉,降低了背光片的报废率。
作为优选,所述滚轮主体包覆PU胶层后的直径为21-24mm;采用该结构进一步保 证滚轮与贴膜之间的粘附了,保证仅仅贴膜撕除掉而背光片不会撕掉。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滚轮主体包覆PU胶层后的直径为22mm。
作为优选,所述的滚轮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周向凹槽;采用该结构,减小 了滚轮主体外表面的PU胶层的面积,从而降低了PU胶层与背光片贴膜的接触面积, 从而降低了背光片被一同撕起的风险。
作为优选,所述的滚轮主体的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轴向凹槽;采用该 结构,减小了滚轮主体外表面的PU胶层的面积,从而降低了PU胶层与背光片贴膜的 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背光片被一同撕起的风险。
本实用还可以通过降低滚轮主体的邵氏硬度,由原来的50变为现在的70,从而在 与背光片贴膜压合时,形变小,接触面积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撕膜滚轮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设置周向凹槽的撕膜滚轮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设置长度方向凹槽的撕膜滚轮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撕膜滚轮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但不仅限于以下 实施例。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光组装机的撕膜滚轮,一种背光组装机的撕膜 滚轮,包括圆柱形的滚轮主体1,所述的滚轮主体的外表面包覆一层PU胶层2,其特征 在于:所述滚轮主体包覆PU胶层后的直径为20-25mm。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减小了滚轮主体包覆PU胶层后的直径为20-25mm,从而减小 了滚轮与背光片贴膜的接触面积,相较于传统包覆PU胶层后的直径设定为30mm滚轮 与背光贴膜的接触面积,使得撕膜过程不会导致背光片被撕掉,降低了背光片的报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82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孔位置度校准装置
- 下一篇:铂铌铜三层金属复合丝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