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二次拉延冲压模具的锁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4511.2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3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郭广丽;陈彦召;贺科伟;高亮;张超;任志卫;杨东涛;刘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2 | 分类号: | B21D37/12;B21D22/22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韩鹏程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二次 拉延 冲压 模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行业的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二次拉延冲压模具的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冲压机床均有闭锁功能,在生产需要二次拉延的制件时,可以通过机床自身的闭锁功能实现气垫的延时上升。但是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没有闭锁功能的冲压机床,在进行二次模具冲压以及模具回程时,容易造成工件变形。该类机床在底座上设置凸模,凸模周围是可以上下移动的压边圈,凸模和压边圈上方设置压料板,该压料板上设置有凹模和进行局部冲压成型用的压件器,在进行冲压成型时,压料板下移,压件器首先接触工件对其进行局部冲压成型,之后在气缸作用下逐渐回位,同时压料板继续下移,在凹模和凸模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工件的整体冲压成型。但由于现有模具没有设置锁紧装置,常常出现压件器回位提前或延后的现象。提前回位,进行二次冲压时定位不准,容易出现不合格产品;迟于凹模回位,在压件器和凹模作用下,容易造成产品变形报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二次拉延冲压模具的锁紧装置,目的在于弥补上述无闭锁功能的二次拉延冲压机床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二次拉延冲压模具的锁紧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凸模,位于所述凸模周围的压边圈,所述凸模和压边圈上方设置有压料板,所述压料板上设置有凹模和连接于第一气缸上的压件器,所述压件器包括锁紧端和与设置在凸模上的局部凹模相配合的凸模端,所述压边圈上设置有第二气缸,其端部连接的锁紧推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压件器锁紧端相配合的倾斜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二次拉延冲压模具的锁紧装置,其压件器上设置了与凸模端并行的锁紧端,压边圈上设置了能够水平移动的锁紧推块,根据压料板和压边圈的运动情况,锁紧端倾斜面和锁紧推块倾斜面相互配合,使压件器获得有效地闭锁,防止了压件器的提前或延后回位,保证了二次冲压成型的正常进行,提高了工件的成型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进行二次冲压成型时各部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二次拉延冲压模具的锁紧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凸模1,位于凸模1周围的压边圈2,凸模1和压边圈2上方设置有压料板,压料板上设置有凹模3和连接于第一气缸4上的压件器,压件器包括锁紧端5和与位于凸模1上的局部凹模6相配合的凸模端7,压边圈2上安装有第二气缸8,其端部连接的锁紧推块9上设置有与压件器锁紧端5相配合的倾斜面。
使用时,先将工件10放置在凸模1和压边圈2上,压料板下压,压边圈2首先与其相接触将工件10夹紧,并在压料板的带动下继续下移,在下移过程中,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伸出,使压件器的凸模端7与凸模1的局部凹模6相配合,对工件10进行局部冲压成型,同时,压件器锁紧端5的斜切面a1与锁紧推块9的斜切面a2相接触;然后,第二气缸8的活塞杆逐渐伸出,推动锁紧推块9向右运动,在斜切面a1与a2的相互配合之下,将锁紧推块9的水平运动转化为压件器锁紧端5的竖直抬升动作,直至锁紧推块9的上表面和压件器锁紧端5的下表面相互接触,与压件器相连的活塞杆全部缩回,锁紧推块9实现锁紧功能,与此同时,压料板继续下压,使凹模3逐渐向凸模1靠近并完成对工件10的整体冲压成型(如图3所示)。压件器的上升速度和凹模3的下降速度一致,使工件10在整体冲压成型过程中仅与压件器凸模端7接触,既可以进行夹紧定位又不会由于受压变形。之后,压料板整体上移,当压边圈2与其分离后,即可将工件10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45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