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铸冶金附具及其模圈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61105.4 | 申请日: | 2015-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0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 发明(设计)人: | 邓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7/12 | 分类号: | B22D7/1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 地址: | 61801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冶金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附具,尤其是一种模铸冶金附具及其模圈。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钢锭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减少钢中夹杂物、提高钢锭的纯净度是炼钢工作 者重点研究的课题,为此在冶炼浇注过程中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其中浇注过程中使用的 冶金附具形状是重要的控制环节。
模铸浇注钢锭时使用的冶金附具涉及到底盘、钢锭模、模圈、保温帽等几种关键冶金附 具。为节约生产成本、减少冶金附具摆放场地,在一定的高径比控制下,使用同种钢锭模搭 配不同的模圈可生产多种锭型。模铸钢锭装配顺序(如图1),其从下到上依次为:底盘→钢 锭模→模圈→保温帽法兰→保温帽,现有技术中的模圈内腔通常为直多边形。钢液凝固过程 中,其中大量的夹杂物逐步上浮到保温帽中,因为保温帽砌筑耐火材料后,其下端的直径和 保温帽法兰的直径要小于模圈上端面内切圆直径,形成T肩部位,所以有一部分的夹杂物会 聚集在T肩部位,在后序锻造过程中,如不切除此T肩,则此处的夹杂物会进入锻件中,影 响了锻件的纯净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减少钢锭T肩夹杂物、提高钢锭纯净度的 模铸冶金附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模铸冶金附具,包括底盘、钢锭模、模圈和保温帽,所述钢锭模连接 于底盘上方,所述模圈连接于钢锭模上方,所述保温帽下部设置有保温帽法兰,保温帽通过 保温帽法兰连接于模圈上方,所述保温帽内壁上砌筑有耐火材料层,所述模圈内腔下端面尺 寸、形状和与之配套使用的钢锭模内腔上端面尺寸、形状相一致,所述模圈内腔上端面和与 之配套使用的保温帽法兰内壁横截面以及耐火材料层内腔下端面三者尺寸、形状相一致;所 述模圈内腔上端面和与之配套使用的保温帽法兰内壁横截面以及耐火材料层内腔下端面三者 均为圆形且直径相一致。
优选地,所述钢锭模内腔上端面为正多边形,所述模圈内腔下端面的内切圆直径大于模 圈内腔上端面直径。
优选地,所述模圈高度大于或等于200mm,且小于或等于与之配套使用钢锭模高度的一 半。
优选地,所述模圈外壁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与钢锭模外壁的上端面一致。
优选地,所述模圈外侧平均分布四个圆柱体铸铁吊耳。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上述的模铸冶金附具的模圈,该模圈内腔上端面为圆形,模圈 内腔下端面为正多边形,所述模圈内腔下端面的内切圆直径大于模圈内腔上端面直径,所述 模圈高度大于或等于200mm,且小于或等于与之配套使用钢锭模高度的一半,所述模圈外侧 平均分布四个圆柱体铸铁吊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模圈内腔下端面和与之配套使用的钢锭模内腔上端面尺寸、 形状相一致,钢液可自然过渡、上升;模圈内腔上端面和与之配套使用的保温帽法兰内壁横 截面以及耐火材料层内腔下端面三者尺寸、形状相一致,实现钢锭无T肩,钢液凝固时钢液 可自然过渡、夹杂物上浮到保温帽内,解决T肩聚集夹杂物的问题,提高钢锭的纯净度。同 时,限制模圈的高度,保证了模圈的使用寿命;四个吊耳的设计,便于行车对模圈的吊运。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保温帽,2-耐火材料层,3-保温帽法兰,4-模圈,5-钢锭模,6-底盘,7-T 肩部位,8-铸铁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模铸冶金附具,包括底盘6、钢锭模5、模圈4和保温帽 1,所述钢锭模5连接于底盘6上方,所述模圈4连接于钢锭模5上方,所述保温帽1下部设 置有保温帽法兰3,保温帽1通过保温帽法兰3连接于模圈4上方,所述保温帽1内壁上砌 筑有耐火材料层2,所述模圈4内腔下端面尺寸、形状与钢锭模5内腔上端面尺寸、形状相 一致,所述模圈4内腔上端面、保温帽法兰3内壁横截面以及耐火材料层2内腔下端面三者 尺寸、形状相一致。
该模铸冶金附具中在模圈4内腔上下端面均实现了无T肩部位7过渡,从而解决了钢液 凝固时在T肩部位7聚集夹杂物的问题,提高了钢锭的纯净度。鉴于耐火材料层2的砌筑厚 度难以实现精确控制,因此只要保证砌筑耐火材料后形成的内腔下端面的内的形状和尺寸基 本与模圈4一致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11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