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开涡壳式泵壳体铸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7580.4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7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运;罗绍华;白小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4 | 代理人: | 胡长生 |
地址: | 40003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开涡壳式泵 壳体 铸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开涡壳式泵壳体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开涡壳式泵壳体铸造结构。
背景技术
涡壳式泵,流体流动更符合流体的自然规律,且涡壳式泵高效区比较宽,并得到用户好评。现在中开涡壳式泵已经成为了API610中BB1/3/5几大泵型,涡壳式泵实际应用比较可靠。尽管涡壳式泵使用性能较好,但是始终避免不了铸造时上下壳体流道不对中的问题,即上下壳体流道不能准确的对齐,出现明显偏差。现在的处理方式:要么不做处理、要么打磨。不处理性能偏差非常严重,特别是小流量泵(小于250方以下),造成效率低,性能不足等情况。实际通过样板划线明确出流道铸偏比较厉害,如采用打磨,划线后打磨劳动强度大(打磨后还是不能有效对中及不规则),打磨隐藏的后果是过流面积(喉部)加大,性能往大流量偏,不能有效保证设计的水力尺寸。显然,现有技术中开涡壳式式泵壳体铸造结构存在着上下壳体流道不能较好的对齐,出现明显偏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开涡壳式泵壳体铸造结构存在的上下壳体流道不能较好的对齐,出现明显偏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中开涡壳式泵壳体铸造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开涡壳式泵壳体铸造结构,在壳体的中分面结合处、级间吸入流道、涡壳侧壁和隔舌位置增加流道工艺补增量,即增加中分面结合处、级间吸入流道、涡壳侧壁和隔舌位置的加工余量或者流道截面积;并且,所述增加的流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加三角形;其中,面临结合面的一侧为矩形,远离结合面的一侧为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中开涡壳式泵壳体铸造结构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上下壳体流道能较好的对齐,经过机械加工等方式处理后,黑皮处打磨光滑过渡,这样能有效保证流道型方正,且美观,减少流体水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中开涡壳式泵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开涡壳式泵壳体铸造结构的流道截面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开涡壳式泵壳体铸造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中开涡壳式泵壳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开涡壳式泵壳体铸造结构的流道截面示意图图中,1为中开涡壳式泵壳体、2为流道截面。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中开涡壳式泵壳体铸造结构,在壳体的中分面结合处、级间吸入流道、涡壳侧壁和隔舌位置增加流道工艺补增量,即增加中分面结合处、级间吸入流道、涡壳侧壁和隔舌位置的加工余量或者流道截面积;并且,所述增加的流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加三角形;其中,面临结合面的一侧为矩形,远离结合面的一侧为三角形。本实用新型中开涡壳式泵壳体铸造完成后,增加的流道工艺补增量(或加工余量)能够保证上下壳体流道能较好的对齐,经过机械加工等方式处理后,黑皮处打磨光滑过渡,这样能有效保证流道方正,且美观,减少流体水力损失。
显然,本实用新型中开涡壳式泵壳体铸造结构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上下壳体流道能较好的对齐,经过机械加工等方式处理后,黑皮处打磨光滑过渡,这样能有效保证流道型方正,且美观,减少流体水力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75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计算设备和网络间的中介设备中使用的方法和以太网设备
- 下一篇:导管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