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焊接钢管离子切割烟尘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6331.7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0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马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资阳石油钢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15/02 | 分类号: | B08B15/02;B01D46/00;B01D50/00;B01D53/26;B01D5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地址: | 641404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松涛镇八***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焊接 钢管 离子 切割 烟尘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烟气净化领域,尤其是一种能将运动的螺旋焊管进行等离子切割时 产生的烟尘回收的螺旋焊接钢管离子切割烟尘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公知的: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多、危害大,会导致多种职业病(如焊工硅肺、 锰中毒、电光性眼炎等)的发生。
目前螺旋焊管等离子切割回收工位最常用的有三种,2#梁位置(尾部),钢管中部(中部), 钢管头部(头部)分别如图1、2、3所示。
第一种如图1所示,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吸尘位置,原理为在钢管6头部设置一台吹 风机7,采用“一端吹一端吸”的方式将切割烟尘从钢管2#梁位置吹出,通过吸尘管道(或吸 尘罩1)将烟尘捕集并通过除尘主机2净化后排出。这种方式,烟尘分散,吸尘率低,调型 换道要制作合适的管道(或吸尘罩)才能满足要求。另外,烟尘还会污染内焊焊枪、移动小 车、成型小辊等设备,尤其是影响焊缝自动跟踪的准确性,易造成跟踪失效。因此使用效果 差。
第二种如图2所示,这种吸尘位置目前极少运用,原理为在钢管6两端设置两台变频吹 风机7,采用“两吹一吸”的方式,通过控制吹风机7风量及风向将切割烟尘从钢管6切口处排 出,由顶部吸尘罩1进行收集,最后经除尘主机2净化处理后排出。该位置的选择,难点在 于吸尘装置与切割装置5发生干涉,影响操作。另外,在钢管6切割过程中,切口较小,很 难将烟尘控制在钢管内并从切口流出,钢管6两端会有大量烟尘冒出,尤其是钢管6管径、 长度、焊接速度变化时,很难实现。这种方式目前未使用在螺旋焊管企业。
第三种如图3所示,这种吸尘位置,由于烟尘收集口随钢管前进而需要移动,几乎所有 制管企业均采用移动式吸尘罩1,其难点在于钢管6边运动边吸收,两者同步的稳定性要求 高,且部分管道是软管连接,管道伸缩、弯折都会影响吸尘效果。目前这种吸尘方式设备故 障率高,效果很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除尘效率、避免烟尘分散、通用性 好的螺旋焊接钢管离子切割烟尘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螺旋焊接钢管离子切割烟尘处理系统, 包括:吸尘罩、除尘主机、吹风机;还包括刚性除尘管;
所述吸尘罩下表面至少设置两个吸尘口;所述吸尘口沿吸尘罩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 述吸尘罩的下表面四周设置有防火软帘;所述除尘主机具有排风口、吸尘主管;
所述吸尘罩的吸尘口通过除尘管与吸尘主管连通;所述吸尘口与除尘管一一对应;所述 除尘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吹风机位于钢管的一端,向钢管内吹风,所述钢管的另一端位于 吸尘罩的吸尘口下方,且位于防火软帘围成的区域内。
进一步的,所述吸尘口具有六个;所述吸尘罩包括上层和下层;所述吸尘罩的上层为吸 尘通道,所述吸尘口设置在吸尘罩的下层,且与上层的吸尘通道连通;所述除尘管与吸尘口 一一对应,所述除尘管一端与吸尘口对应的上层吸尘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吸尘主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除尘主机包括滤桶,所述滤桶采用PTFE-覆膜聚酯纤维滤筒;所述滤桶 一端与吸尘主管连通,另一端与排风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焊接钢管离子切割烟尘处理系统,还包括压缩空气系统,所述除尘 主机内设置有反吹装置,所述反吹装置与滤桶一一对应;所述反吹装置通过压缩空气系统提 供反吹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空气系统包括空压机、油气分离装置、前置装置、空气干燥装置、 精密过滤装置、超精密过滤装置;所述空气由空压机压缩后依次经过油气分离装置、前置装 置、空气干燥装置、精密过滤装置、超精密过滤装置。
优选的,所述空气干燥装置采用微热吸咐式干燥机。
进一步的,所述除尘主机还包括灰斗,所述灰斗位于滤桶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资阳石油钢管有限公司,未经资阳石油钢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63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