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3D打印机用金属喷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0708.8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5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孙祥龙;宋波;杨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祥龙 |
主分类号: | B29C67/00 | 分类号: | B29C67/00;B22F3/115;B33Y30/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3135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机 金属 喷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3D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机用金属喷 头。
背景技术
3D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机,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形技术的 一种机器,它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 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现阶 段三维打印机被用来制造产品。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 印机的原理是把数据和原料放进3D打印机中,机器会按照程序把产品一 层层造出来;从而3D打印机喷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市场上一般的 喷头加热熔融效果不好,散热效果不明显,造成打印材料在不锈钢喉管内 熔化,从而影响3D打印机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机用金属喷头,以解决上述背景 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3D 打印机用金属喷头,包括聚四氟乙烯内管、固定螺栓、固定支架、散热风扇、 散热铝片、加热熔融装置、不锈钢喉管和喷头,所述喷头的顶部安装有加热熔 融装置,所述加热熔融装置是由出料筒、导热片、加热铁圈和金属外壳组成, 所述出料筒的外侧四周安装有导热片,所述加热铁圈安装在导热片的四周, 且加热铁圈的外侧四周设置有金属外壳,所述不锈钢喉管的底部安装在出料 筒的顶部,所述散热铝片安装在不锈钢喉管上,所述固定支架通过固定螺栓 安装在散热铝片的上端的不锈钢喉管上,且固定支架上安装有散热风扇,所 述聚四氟乙烯内管安装在不锈钢喉管内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不锈钢喉管的直径等于出料筒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散热风扇有两个,两个散热风扇分别安装在散热铝片的左 右两端。
优选的,所述喷头的底部为圆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3D打印机用金属喷头结构简单合理、经济实 用、使用方便、熔融效果比较好,散热铝片和散热风扇的配合使用,使得散 热效果更好,防止打印材料在不锈钢喉管内熔化而影响3D打印机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聚四氟乙烯内管,2、固定螺栓,3、固定支架,4、散热风扇, 5、散热铝片,6、加热熔融装置,61、出料筒,62、导热片,63、加热铁圈, 64、金属外壳,7、不锈钢喉管,8、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 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 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 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机用金属喷头, 包括聚四氟乙烯内管1、固定螺栓2、固定支架3、散热风扇4、散热铝片5、 加热熔融装置6、不锈钢喉管7和喷头8,喷头8的顶部安装有加热熔融装置6, 喷头8的底部为圆弧形结构,加热熔融装置6是由出料筒61、导热片62、加 热铁圈63和金属外壳64组成,出料筒61的外侧四周安装有导热片62,加热 铁圈63安装在导热片62的四周,且加热铁圈63的外侧四周设置有金属外壳 64,不锈钢喉管7的底部安装在出料筒61的顶部,不锈钢喉管7的直径等于 出料筒61的直径,散热铝片5安装在不锈钢喉管7上,固定支架3通过固定 螺栓2安装在散热铝片5的上端的不锈钢喉管7上,且固定支架3上安装有 散热风扇4,散热风扇4有两个,两个散热风扇4分别安装在散热铝片5的左 右两端,聚四氟乙烯内管1安装在不锈钢喉管7内的顶部。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打印材料从不锈钢喉管7的顶部的聚四氟乙烯内 管1插进不锈钢喉管7内,使得打印材料穿不锈钢喉管7和出料筒61进入喷 头8内,加热熔融装置6对打印材料进行加热熔化,使得熔化后的打印材料 从喷头8流出,散热铝片5和散热风扇4的配合使用,使得散热效果更好, 防止打印材料在不锈钢喉管7内熔化而影响3D打印机的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祥龙,未经孙祥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07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形校正装置
- 下一篇:一种编织袋拉丝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