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织毯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23894.2 | 申请日: | 2015-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5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劲风机械厂(普通合伙) |
| 主分类号: | D05C15/16 | 分类号: | D05C15/16;D05C15/18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织毯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式的织毯机。
背景技术
织毯机是用于把织线缝制到底布上,而在底布上形成由织线构成的图案。织毯机织线的驱动装置是决定织毯机的工作效率和精度的关键,目前市场上的织毯机主要为手工枪刺织毯机,手工枪刺织毯机织线的驱动装置主要包括曲杆,偏心轮,连动杆,导轨以及安装在导轨上的滑块组成,电机开动后,电机带动偏心轮和曲杆转动,偏心轮通过连动杆带动一个滑块在导轨上来回运动,曲杆通过连动杆带动另一个滑块在导轨上来回运动,织线结构装配在两个滑块上,滑块的来回运动推动织线结构在底布上的进出,从而在底布上形成预设的图案。该驱动装置中,滑块分别由偏心轮和曲杆来带动,结构较为复杂。而且,由于在织毯过程中,织线结构中相应的部件进出被织物的时间差需要固定,因此,偏心轮和曲杆的的安装角度需要固定,但由于偏心轮在不断转动,容易出现松动,易位,从而导致整个机器稳定性下降,织出的图案精度不高。
为保证所织毯子的美观,底布上所织的图案绝大数情况下较为复杂,构成图案的线迹走向有时需要作较大的角度变换。而有时织线相对较粗,织线大多数情况下不适合采用穿接到织线结构中的送线部件端部的闭合孔中,织线最好与送线部件的端部采取开放式的搭接方式,以便织线与送线部件之间快速地脱离,使织线被送过底布后而能够截留在底布的背侧,而不是被送线部件带回到底布的正面。但若采用送线部件与织线之间开放式的搭接方式,在适应图案弯曲走向时,织线又易与送线部件相脱开而导致送线部件对织线的送线失败。手工枪刺织毯机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但手工织毯的劳动强度高、作业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动织毯机,本织毯机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有效提高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很好地适应所缝制图案走向的自动织毯机。
为了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织毯机,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安装座,安装架联接在驱动架上,安装座上设有动力部、传动机构和轴杆,轴杆的内端部与传动机构传动联接,轴杆的外端部设有织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包括曲轴,曲轴具有两个轴颈,这两个轴颈在曲轴的周向上位置错开;所述轴杆包括套接在一起的内轴杆和外轴杆,传动机构包括内连杆和外连杆,外连杆传动联接外轴杆和曲轴上的一个轴颈,内连杆传动联接内轴杆和曲轴上的另一个轴颈。
曲轴由驱动电机驱动,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曲轴转动而分别通过内连杆和外连杆驱动内轴杆和外轴杆工作,由于两个轴颈在曲轴的周向上彼此错开,曲轴在转动时,内轴杆和外轴杆在轴向上的运动位置会间隔错开。内、外轴杆在曲轴的带动下轴向运动时,会带动织线结构工作,而实现把织线缝制到底布上。内轴杆和外轴杆一般是同轴套接在一起,外轴杆套接在内轴杆上。
所述曲轴包括左轴拐、右轴拐和联接头,左轴拐和右轴拐自联接头在曲轴轴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联接固定在联接头上,一个轴颈形成在左轴拐与联接头之间,另一个轴颈形成在右轴拐与联接头之间。曲轴为分体式结构,便于曲轴的制备,更便于在曲轴上形成两个在周向上彼此错开的轴颈。
在安装座上设有供织线穿过的导线管,内轴杆内轴向设置有穿线孔,穿线孔延伸至所述的织线结构位置处,导线管设置在内轴杆的轴向上,导线管伸入到联接头位置处,在联接头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有弧形的凹口,凹口位于联接头与导线管相交的位置处,凹口促使联接头让开导线管。设置有导线管,可以为织线提供向着轴杆侧更靠近的支撑,减小织线的悬空长度,以免悬空的织线因跨度过大而下垂过度,在织毯机工作过程中,保证了织线行进的顺畅性。更为重要的是,在竖直方向上,导线管与联接头相交,使得在联接头位置处,织线不会暴露在外,动作过程中的联接头不会缠绕住织线。而且,在联接头位置处设置有弧形的凹口,可以减小导线管与联接头之间的距离,而使得本织线驱动装置的结构紧凑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劲风机械厂(普通合伙),未经台州市劲风机械厂(普通合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38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通信系统中对多站点的传输
- 下一篇:广播接收器及其操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