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飞机垂尾动态载荷加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9119.1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9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龙;杨海;黄文超;潘凯;张治君;李益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刘丽萍 |
地址: | 71006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动态 载荷 加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结构强度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机垂尾动 态载荷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飞机结构试验中,全尺寸飞机的常规疲劳试验技术已经成熟,但现代 飞机大攻角飞行时,流过机翼的气流会产生强大的涡流剧烈打击飞机垂尾, 从而引起飞机垂尾的振动和抖振导致动态疲劳破坏。
这种情况下,全尺寸飞机的常规疲劳试验已经不能有效验证和解决其后 机身和垂尾的疲劳破坏。因此,为有效验证振动和抖振导致的飞机后机身和 垂尾的疲劳破坏,需进行飞机垂尾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动态疲劳试验。因此, 需要一种设备或装置可以对飞机垂尾进行动态载荷加载试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机垂尾动态载荷加载装置,用以解决目 前对飞机垂尾进行动态疲劳试验时没有相关设备或装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机垂尾动态载 荷加载装置,包括电磁振动台、加长杆、静压球铰、转接板、传感器、连接 板、加载铝块和加载板,所述电磁振动台固定在框架结构上或地面,电磁振 动台的台面与加长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加长杆另一端设有球壳并与所述静压 球铰的球面端连接,静压球铰的杆端通过转接板与传感器的一端固定连接, 传感器的另一端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与加载铝块的一端固定连接, 加载快的另一端与加载板的第一底面用粘接剂进行粘接,最近将加载板的第 二底面粘接于飞机垂尾翼面。
进一步地,所述加载板为圆锥台形状,所述加载铝块与所述加载板粘接 的面为圆锥台的第一底面,所述加载板作用于飞机垂尾的面为圆锥台的第二 底面,所述第一底面小于所述第二底面。
进一步地,沿所述圆锥台轴线所在平面将所述加载板分割成4个扇形块, 所述扇形块的扇形角为90度。
进一步地,所述加载板的材料为聚氨酯。
进一步地,所述加载杆为硬铝合金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为动态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飞机垂尾动态载荷加载装置,通过电磁振动台提供动 态载荷,经加长杆、传感器、加载铝块和加载板等将动态载荷传递到飞机垂 尾翼面,传递中采用静压球铰可以保证动态载荷始终垂直加载于飞机垂尾,解 决了目前做飞机垂尾动态加载试验没有试验设备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 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飞机垂尾动态载荷加载装置的结 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加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飞机垂尾动态载荷加载装置的加 载应用示意图。
其中,1是电磁振动台,2是加长杆,3是静压球铰,4是转接板,5是传 感器,6是连接板,7是加载铝块,8是加载板,81是扇形块,801是第一底 面,802是第二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 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 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 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型的,旨在用于 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 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型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 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 “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 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 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 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未经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91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