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ABS传感器的热缩管加热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98779.0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0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斌;杨利江;王雄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临安天隆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1/02 | 分类号: | B29C6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洪新;王之怀 |
地址: | 3113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bs 传感器 热缩管加 热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设备,具体是一种ABS传感器的热缩管加热机。
背景技术
ABS传感器专门应用在机动车的ABS系统中(Anti-lockBrakingSystem 防抱死刹车系统),通过与随车轮同步转动的齿圈作用,输出一组准正弦交流电 信号,其频率和振幅与轮速有关.该输出信号传往ABS电控单元(ECU),实现 对轮速的实时监控。
如图6、7所示,ABS传感器包括传感头17、线束9及插头18,线束部分通 过金属支架固定在车身上。为了防止雨水、湿气经由线束之间的空隙进入传感 头引发失效,通常在线束的裸露端涂上密封胶,并采用了热缩管8封套。目前 一般采用热风枪对热缩管加热使其热缩,缺陷是热缩管受热区域不一致,受热 时间难以相同,做出来的产品质量不稳定,上述尚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ABS传感 器的热缩管加热机,该热缩管加热机应能用于ABS传感器的热缩管封套工作, 具有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加热范围均匀且一致的技术特点,从而保持产品 质量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ABS传感器的热缩管加热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通过导轨及 驱动组件安装在工作台上的滑动座、设置在滑动座上的一组传感器的定位卡座、 对传感器加热的发热装置、控制发热装置和驱动组件的控制箱;所述定位卡座 随滑动座一起沿导轨滑移,滑移轨迹经过所述发热装置从而使传感器上热缩管 受热收缩。
所述定位卡座包括U形的卡座主体,该卡座主体的一端固定在滑动座上, 另一端从滑动座的边沿向外侧伸出,卡座主体的底部开设有长槽,卡座主体向 上悬伸的两侧板均开设有与ABS传感器的线束相适应的凹口,两侧板之间的距 离与线束上的热缩套管长度相适应。
所述定位卡座还包括一辅助定位块,该辅助定位块固定在滑动底座上,辅 助定位块的顶部开设有与线束相适应的定位凹口。
所述发热装置包括一支架,该支架制有一个滑动座的通道,通道上侧和下 侧分别固定有电加热器。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同步带、电机以及至少一个电机操作开关,同步带与导 轨平行布置并由电机带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同步带驱动的滑动座使ABS传 感器运动,将热缩管送至发热装置的电加热器之间,利用电加热器对热缩管进 行加热使其收缩,整体简单易操作,生产效率比现有技术提升了将近5倍,产 品的合格率也提升了将近1.5个百分点,且质量非常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1是图4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ABS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热缩管封套之前)。
图7是ABS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热缩管封套之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 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ABS传感器的热缩管加热机,包 括一个水平布置的工作台10、通过导轨14及滑块15以及驱动组件安装在工作 台上的滑动座6、设置在滑动座上的一组传感器的定位卡座11、对传感器加热 的发热装置、控制发热装置和驱动组件的控制箱1(外购获得)。所述定位卡座 随滑动座一起沿导轨滑移,滑移轨迹经过所述发热装置从而使传感器上热缩管8 受热收缩。
所述定位卡座包括U形的卡座主体,该卡座主体的一端固定在滑动座上, 另一端从滑动座的边沿向外侧水平伸出,伸出的方向与导轨的方向垂直,卡座 主体的底部开设有长槽12使得热量可以由下向上辐射,卡座主体向上悬伸的两 侧板均开设有与ABS传感器的线束相适应的凹口11-1,两侧板之间的距离与线 束上的热缩套管长度相适应。所述定位卡座还包括一辅助定位块5,该辅助定位 块固定在滑动底座上,辅助定位块的顶部开设有与线束相适应的定位凹口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临安天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临安天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987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