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家庭用的稀土锂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6422.2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9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家豪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4/505;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99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庭 稀土 锂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庭用的稀土锂电池。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 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N.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S.Whittingham 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 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 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 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 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现在只 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现有技术中,锂电池在使用时电池容量不 够大,安全性不足,使用寿命不长,针对上述问题,特设计本实用新型加以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池材料的循环性能及其电化学性能,电池 容量大并且安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家庭用的稀土锂电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家庭用的稀土锂电池,包括本体,本体两端分别设有上盖帽和下盖帽,上盖帽一 侧为正极极耳,正极极耳上设有密封圈,下盖帽一侧为负极极耳,本体最外层为外壳,外 壳内侧为第一隔膜纸,第一隔膜纸内侧为负极,负极由碳元素构成,负极内侧为第二隔膜 纸,第二隔膜纸内侧为正极,正极由含锂元素的活性化合物构成,本体中部设有顶隔圈。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负极极耳下部设有底部隔圈。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极极耳上设有断电防爆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极采用LiMn2O4材料和稀土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体最外层设有外壳,外壳内侧为第一 隔膜纸,第一隔膜纸内侧为负极,负极由碳元素构成,负极内侧为第二隔膜纸,第二隔膜 纸内侧为正极,正极采用LiMn2O4材料和稀土材料制成,当电池工作时,稀土离子部分 取代Mn3+,而进入到晶格中,减少Mn3+歧化溶解,并控制阳离子混排和抑制Jahn-Telle 效应,强固结构,由于稀土离子的半径在0.08~0.11nm,大于锰离子,其掺入扩大了Li+ 在材料中的迁移隧道直径,起到支撑三维孔道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循环性能及其电 化学性能,电池容量大,可以放在家庭里面连接家用电器空调热水器炒菜炉上使用电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上盖帽、3-下盖帽、4-正极极耳、5-断电防爆结构、6-密封圈、7- 负极极耳、8-底部隔圈、9-外壳、10-第一隔膜纸、11-负极、12-第二隔膜纸、13-正极、 14-顶隔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一种家庭用的稀土锂电池,包括本体1,本体1两端分别设有上盖帽2和下盖帽3, 上盖帽2一侧为正极极耳4,正极极耳4上设有断电防爆结构5,能够对正极极耳4进行 保护,防止造成损坏,正极极耳4上设有密封圈,密封圈起到密封作用,下盖帽3一侧为 负极极耳7,负极极耳7下部设有底部隔圈8,本体1最外层为外壳9,外壳9内侧为第一 隔膜纸10,第一隔膜纸10内侧为负极11,负极11由碳元素构成,负极11内侧为第二隔 膜纸12,第二隔膜纸12内侧为正极13,正极13由含锂元素的活性化合物构成,本体1 中部设有顶隔圈14,本实用新型正极13采用LiMn2O4材料和稀土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家豪,未经陈家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64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移动电脑工作台
- 下一篇:车载自行车架用支架角度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