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8118.7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0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腾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颜茂发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M25/12;F02M31/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44229 | 代理人: | 张喜安 |
地址: | 51534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进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 气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是可燃混合气在气缸内燃烧并对外做功的过程,通过为燃 油分子提供足够多的氧分子进行化学反应,是使燃油充分燃烧并尽量完全地释 放能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采用富氧进气方式,能够提高汽油发动机进气的氧气体积分数,促进汽油发 动机的充分燃烧,提高其动力性能,降低燃料消耗,改善其排放性。
通过采用膜法富氧和气瓶供氧两种方式实现汽油发动机的富氧进气,但所提 供富氧进气中的氧气体积分数并不稳定,难以充分掌握各个目标组分富氧进气 条件下汽油发动机的实际工况及其性能参数。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 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促进燃油充分燃烧,净化尾气排 放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其包括 进气装置、气体转换系统和真空室,所述气体转换装置包括用气体管道依次连 接的制冷装置、真空抽气泵,臭氧发生器和置换器,所述气体转换装置的两个 端口分别连接至真空室。
作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进气装置包括空气过滤 器、节气门以及连接空气过滤器和节气门的空气管道,所述节气门连接至真空 室。
作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真空室贯通至汽车发动 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制冷装置用于将流经的 混合气体温度降低至0-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具有的好处在于:通过增设的气 体转换系统,在降低气体温度的情况下,将流经的空气在臭氧发生器的作用下 生产大量的臭氧,再经置换器进一步提纯臭氧,最后进入真空室,在真空室臭 氧转化为氧气,从而提高了混合气体中的氧气纯度,促进燃油充分燃烧,净化 了尾气排放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 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 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系统100,其包括进气装置、气体 转换系统和真空室,所述进气装置包括空气过滤器10、节气门20以及连接空气 过滤器和节气门的空气管道30,所述节气门20连接至真空室40。
气体转换装置包括用气体管道50依次连接的制冷装置60、真空抽气泵70, 臭氧发生器80和置换器90,所述气体转换装置的两个端口(51、52)分别连接 至真空室40,真空室40贯通至汽车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系统是这样工作的:外界的空气通过空气过滤 器10进入,再经空气管道30留经节气门20并最终进入真空室40内,进入真 空室40内的空气有部分经气体转换装置的一个端口51流经制冷装置60、真空 抽气泵70,臭氧发生器80和置换器90,并最终又返回至真空室40内。在前述 过程中,制冷装置60会将流经的混合气体温度降低至0-5℃,再经过真空抽气 泵70的加压作用下输送至臭氧发生器80,在臭氧发生器80的作用下生产大量 的臭氧,再经置换器90进一步提纯臭氧,最后进入真空室40,在真空室40臭 氧转化为氧气,从而提高了混合气体中的氧气纯度,促进燃料充分燃烧,提升 了发动机的动力,节省了燃料,同时还净化了尾气排放,也避免了现有技术那 样为了提高氧的含量进行二次进气。
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 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 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 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颜茂发,未经颜茂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81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山地单轨道运输机
- 下一篇:汽车外后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