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度处理型净化槽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6898.1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3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蒲炜;陶黎;靳杰;蒲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联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1 | 代理人: | 陈克贤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度 处理 净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度处理型净化槽。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生活污水主要靠化粪池处理,处理效果不理想,处理后的水仍不能直接排放或循环利用,特别是农村很多地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或者根本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不合格或不处理直接排放,污染河流和农田,严重影响农村生活环境。同时污水直接排放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也是水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高度处理型净化槽,包括净化槽主体(1)、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第四腔体(5)、入水口(6)、滤水槽(7)、第一厌氧处理室(8)、第二厌氧处理室(9)、活性碳流动槽(10)、通风管道(11)、脱氧装置(12)、沉淀槽(13)、管道循环装置(14),消毒槽(15)、加压装置(16)、出水口(17)、滤网一(18-1)、滤网二(18-2)、滤网三(18-3)、滤网四(18-4)、滤网五(18-5)、滤网六(18-6)和滤网七(18-7),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槽主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水口(6)和出水口(17),净化槽主体(1)内横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和第四腔体(5),第一腔体(2)内设置有滤水槽(7)和第一厌氧处理室(8),滤水槽(7)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厌氧处理室(8),入水口(6)连通滤水槽(7),滤水槽(7)通过管道循环装置(14)连接到沉淀槽(13)的底部,第二腔体(3)内下方设置有第二厌氧处理室(9),第三腔体(4)内设置有活性碳流动槽(10),活性碳流动槽(10)的底部设置有脱氧装置(12),活性碳流动槽内设置有通风管道(11),通风管道(11)的一端穿过脱氧装置(12)通向活性碳流动槽(10)的底部,通风管道(11)的另一端通向第三腔体(4)的顶部,第四腔体(5)内底部设置有沉淀槽(13),沉淀槽(13)上方设置有消毒槽(15),消毒槽(15)通过加压装置(16)与出水口(17)连接。
所述滤水槽(7)底部设置有滤网一(18-1),第一厌氧处理室(8)顶部设置有滤网二(18-2),第一厌氧处理室(8)和第二厌氧处理室(9)之间的连通处设置有滤网三(18-3),第二厌氧处理室(9)和活性碳流动槽(10)之间的连通处设置有滤网四(18-4),活性碳流动槽(10)和沉淀槽(13)之间的连通处设置有滤网五(18-5),沉淀槽(13)和消毒槽(15)之间的连通处设置有滤网六(18-6),消毒槽(15)顶部设置有滤网七(18-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污水经过第一厌氧处理室和第二厌氧处理室处理后进入活性碳流动槽,在活性碳流动槽中处理后进入沉淀槽沉淀,然后进入清毒槽处理,最后经过加压装置送到出水口,同时管道循环装置将深沉槽底部的硝化液和污泥又送到第一厌氧处理室再次处理以达到高度处理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施工简单、处理彻底和维护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用新型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断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净化槽主体(1)、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第四腔体(5)、入水口(6)、滤水槽(7)、第一厌氧处理室(8)、第二厌氧处理室(9)、活性碳流动槽(10)、通风管道(11)、脱氧装置(12)、沉淀槽(13)、管道循环装置(14),消毒槽(15)、加压装置(16)、出水口(17)、滤网一(18-1)、滤网二(18-2)、滤网三(18-3)、滤网四(18-4)、滤网五(18-5)、滤网六(18-6)、滤网七(18-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高度处理型净化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联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联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68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泥过热蒸汽干燥乏汽余热二重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中水回用一体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