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限定最短时间的故障锁存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5166.0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6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杨;任学峰;张拓;梁翌;郭富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K19/003 | 分类号: | H03K19/003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郭平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限定 短时间 故障 电路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限定最短时间的故障锁存电路。
二、背景技术
在航空机载设备中,故障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故障发生后,机载设备需要做出相应 的响应动作,若故障时间太短,设备做出响应的时间不足,会导致不期望的后果发生,在此 背景下,限定最短时间的故障锁存电路需求被提出。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限定最短时间的故障锁存电路,为机载设备提供故障锁 存功能。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限定最短时间的故障锁存电路,包括第一或非门 D1,第二或非门D2,第三或非门D3,电阻R,电容C,反相器。第一或非门D1一个输入 端连接输入故障信号,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或非门D3输出端,即输出锁存信号,第二或 非门D2一个输入端连接输入故障信号,另一个输入端连接反相器输出端,第三或非门D3 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或非门D1输出端和第二或非门D2输出端,电阻R左端连接第三 或非门D3输出端,电阻R右端连接电容C上端和反相器输入端,电容C下端接地。
一种限定最短时间的故障锁存电路,当输入故障信号有效时,输出锁存信号跟随有效, 当故障信号恢复无效时,输出锁存信号可以根据需要的最短时间锁存故障信号。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可以根据需要的最短时间锁存故障信号。
经多次实践证实,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各种机载设备故障检测电路,为机载设备提供 故障锁存的功能。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定最短时间的故障锁存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信号逻辑关系。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限定最短时间的故障锁存电路,为机载设备提供故障锁存功能。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限定最短时间的故障锁存电路,包括第一或非门 D1,第二或非门D2,第三或非门D3,电阻R,电容C,反相器。第一或非门D1一个输入 端连接输入故障信号,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或非门D3输出端,即输出锁存信号,第二或 非门D2一个输入端连接输入故障信号,另一个输入端连接反相器输出端,第三或非门D3 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或非门D1输出端和第二或非门D2输出端,电阻R左端连接第三 或非门D3输出端,电阻R右端连接电容C上端和反相器输入端,电容C下端接地。
一种限定最短时间的故障锁存电路,当输入故障信号有效时,输出锁存信号跟随有效, 当故障信号恢复无效时,输出锁存信号可以根据需要的最短时间锁存故障信号。
工作过程:
当输入故障信号由无效变为有效时(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第一或非门D1和第二或非 门D2输出端均变为低电平,因此第三或非门D3输出端变为高电平,即输出锁存信号变为 有效(高电平)。此时电容C通过电阻R充电。在电容C上的电压上升到反相器的翻转电平 之前,反相器输出端为高电平。电容C上的电压上升到反相器的翻转电平所需的时间即为 所需要的最短故障锁存时间,该时间由电阻R阻值,电容C容值和反相器翻转电平决定。
若故障时间小于需要的最短故障锁存时间,即电容C上的电压还未上升到反相器的翻 转电平,反相器输出端仍为高电平,此时输入故障信号由有效变为无效(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由于反相器输出端为高电平,第二或非门D2输出端为低电平,此时第三或非门D3输出端 跟随前一时间状态为高电平,直到电容C上的电压经过所需要的最短故障锁存时间上升到 反相器的翻转电平,反相器输出端变为低电平,第二或非门D2输出端为变为高电平,此时 第三或非门D3输出端变为低电平,即输出锁存信号变为无效(低电平)。
若故障时间大于需要的最短故障锁存时间,即电容C上的电压已经上升到反相器的翻 转电平,反相器输出端为低电平,此时输入故障信号由有效变为无效(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由于反相器输出端为低电平,第二或非门D2输出端为高电平,第三或非门D3输出端跟随 输入故障信号由有效变为无效(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可以根据需要的最短时间锁存故障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51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装置组合
- 下一篇:木替灵衍生物以及它们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