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34145.9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1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言平;田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乘用车 动力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箱。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目前电动汽车的唯一动力能量来源,是影响电动汽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电池包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安全性,电池箱体作为电池组的载体,对电池组安全工作和防护起着关键作用。电池箱体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电动汽车中,因空间有限,电池箱体既要装入更多电量的电池,又要与整车完美匹配,所以对电池箱体设计要求会更高。
目前国内外电动车动力电池箱多采用工程塑料和钢带1012紧固连接,安装形式如图1所示,电池托架101由四只大吊耳1011a,三只小吊耳1011b通过纵横交错的钢带1012组成,吊耳1011与钢带1012焊接在一起,形成两块承重单元,如图2所示,吊耳1011上的二十四只紧固件1013,一方面固定电池模块,一方面穿过塑料电池箱的下箱体102,与吊耳1011下面的焊接螺母紧固,这样可使电池模块、塑料电池箱下箱体102和吊耳1011三者连接在一起,电池模块的重量能够通过这些紧固件1013分解到吊耳1011上。二十三只M14焊接圆柱焊接在吊耳1011的背面,钢带1012与吊耳1011面接触并整体焊接在吊耳1011的背面。该种分离结构的动力电池托架101整体结构强度不好,对电池系统保护不够,且整体焊接结构较多,批产一致性差;同时由于工程塑料电池箱裸露,易被刺穿,难以保证电池安全;此外,由于广泛采用B340VK的中高强度钢板,不利于整车轻量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箱,在保证较高的刚度和强度的同时,能达到绝缘、阻燃等高安全性的指标,此外还提高了批产一致性和装配精度,并减轻电池箱重量实现整车轻量化。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箱,包括下箱体、安装在所述下箱体内的电池托架和上箱盖,所述下箱体和电池托架的材质均为碳纤维,所述电池托架包括交叉分布且开口朝下的槽型梁,所述下箱体底壁上对应所述槽型梁的开口位置分布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槽型梁的开口尺寸相适配,且所述槽型梁与所述下箱体底壁闭合形成封闭腔体;所述上箱盖设置在所述下箱体上。
优选的,所述槽型梁分为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设置电池状态采集模块。
优选的,所述下箱体和电池托架均为整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下箱体和电池托架分别由五层和四层碳纤维基础单元粘接而成。
优选的,每层所述碳纤维基础单元通过模压法或手糊压层法或真空袋热压法或挤拉成型法或缠绕成型法成型得到。
优选的,所述下箱体和电池托架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托架通过胶粘剂与所述下箱体粘接。
优选的,所述胶粘剂为复合材料专用强力胶粘剂。
优选的,所述槽型梁的开口位置设置有外翻边,所述槽型梁通过所述外翻边与所述下箱体底壁的上表面贴合。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箱,其下箱体和电池托架的材质均采用碳纤维,并且下箱体和电池托架上设置有互相对应的凹形结构,从而电池托架与所述下箱体底壁之间闭合形成中空的整体腔体结构,在提高电池箱整体刚度、强度的同时,还能减轻电池箱的重量,实现整车轻量化。此外,该种采用碳纤维材质的电池箱具有绝缘、阻燃等特性,从而提高整车的安全性。再者,该种中空的整体腔体结构的电池箱更便于装配和批量化生产,从而提高产品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的动力电池箱的下箱体和电池托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电池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箱的下箱体和电池托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41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用型无人机快速插拔电池装置
- 下一篇:光电转换阵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