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笔记本电脑及其硬盘自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34132.1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6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进;石明;王飞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78 | 分类号: | G06F21/78;G06F21/6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笔记本电脑 及其 硬盘 自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信息安全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及其硬 盘自毁装置。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作为个人随身携带设备,其硬盘中存储着与个人生活或工作相 关的重要资料,目前,硬盘加密的方式一般为软件加密或设置硬盘密码加密。 然而当笔记本被盗后,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盗取者便可对硬盘密码进行破解,从 而获得硬盘中的资料,虽然对硬盘进行了加密但其中资料依然无法得到保护。
2012年源科在全球发布InVincible系列的SATA固态硬盘,该固态硬盘具 有自毁功能,通过按下按钮便有过高的电流流入NAND闪存,从而物理性地销 毁芯片,进而使硬盘自毁,使硬盘中的资料不被泄露。但是该自毁方式需要人 为按下按钮,当盗取者避开按钮而不触发硬盘自毁时,其依然可以获取硬盘中 的资料,这种手动触发硬盘自毁的方式仍然不能提高硬盘中资料的安全性。因 此,现有技术存在手动触发硬盘自毁的方式不能提高硬盘中资料安全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盘自毁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 手动触发硬盘自毁的方式不能提高硬盘中资料安全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硬盘自毁装置,与笔记本电脑上的第一螺 丝、第二螺丝、第三螺丝以及自毁固态硬盘相连接,所述第一螺丝和所述第二 螺丝均固定所述笔记本电脑的后壳,所述第三螺丝固定所述自毁固态硬盘;所 述硬盘自毁装置包括第一螺丝状态指示模块、第二螺丝状态指示模块、第三螺 丝状态指示模块及自毁信号产生模块。
所述第一螺丝状态指示模块的螺丝检测端、所述第二螺丝状态指示模块的 螺丝检测端及所述第三螺丝状态指示模块的螺丝检测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螺 丝、第二螺丝及第三螺丝,所述第一螺丝状态指示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螺 丝状态指示模块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三螺丝状态指示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自 毁信号产生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及第三输入端相连,所述自毁信号 产生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自毁固态硬盘。
所述第一螺丝状态指示模块、所述第二螺丝状态指示模块及所述第三螺丝 状态指示模块分别在所述第一螺丝被拆卸、所述第二螺丝被拆卸及所述第三螺 丝被拆卸时输出相应的拆卸状态电平信号。
所述自毁信号产生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螺丝状态指示模块、所述第二螺丝状 态指示模块及所述第三螺丝状态指示模块分别输出的所述拆卸状态电平信号生 成自毁控制信号,以触发所述自毁固态硬盘执行自毁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硬盘自毁装置的笔记本电脑。
在本实用新型中,硬盘自毁装置包括第一螺丝状态指示模块、第二螺丝状 态指示模块、第三螺丝状态指示模块、自毁信号产生模块,自毁信号产生模块 根据第一螺丝、第二螺丝及第三螺丝的状态便可分辨自毁固态硬盘是否在被盗 取,当判断出自毁固态硬盘在被盗取时,自毁信号产生模块输出的自毁控制信 号使自毁固态硬盘启动自毁功能,从而毁掉硬盘中的资料。因此,在盗取者拆 解笔记本电脑获取自毁固态硬盘的过程中,自毁固态硬盘可自动启动自毁功能, 而无需手动触发自毁功能,提高了硬盘中资料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硬盘自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硬盘自毁装置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硬盘自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 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硬盘自毁装置,与笔记本电脑上的第一螺丝500、第二螺丝600、第三螺丝 700以及自毁固态硬盘800相连接,第一螺丝500和第二螺丝600均固定笔记 本电脑的后壳,第三螺丝700固定自毁固态硬盘800,硬盘自毁装置还包括第 一螺丝状态指示模块100、第二螺丝状态指示模块200、第三螺丝状态指示模块 300及自毁信号产生模块4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41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IC卡读卡装置的车载智能终端
- 下一篇:智能看诊显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