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及电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34105.4 | 申请日: | 2015-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2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 发明(设计)人: | 郑虎;邵磊;王明军;黄成林;张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5/22 | 分类号: | H02K5/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及电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电机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有供电机线束(未图示)穿过的线束孔2,线束孔2沿电机的径向贯穿壳体1。为了防止电机外部的灰尘、水等其它介质通过电机线束与线束孔2之间的间隙进入壳体1的内部,在线束孔2内设置有一密封塞3,密封塞3与线束孔2密封配合,密封塞3上设有穿线孔4,电机线束自穿线孔4伸出壳体1外,且电机线束与穿线孔4密封配合。
在组装电机时,先将电机线束塞入密封塞3上的穿线孔4内,然后,将密封塞3塞入壳体1上的线束孔2内。电机组装完之后,在电机线束伸出壳体1外的端子上组装接插件,电机线束通过所述接插件与电源电连接。
上述电机存在的不足是:在组装电机时需将电机线束、密封塞3分别用力塞入穿线孔4、线束孔2内,操作上比较繁琐。另外,只能在电机组装完之后,才能将电机线束与接插件进行组装,造成整个装配工序不灵活,且无法实现两种组装同步进行,导致生产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组装现有电机的操作上比较繁琐,另外,只能在电机组装完之后,才能将电机线束与接插件进行组装,造成整个装配工序不灵活,且无法实现两种组装同步进行,导致生产效率不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
壳体;
位于所述壳体上的线束槽,所述线束槽的开口位于所述壳体的轴向端面上,所述线束槽沿径向贯穿所述壳体;
位于所述线束槽内的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与线束槽密封配合;
位于所述密封塞上的供电机线束穿过的穿线槽,用于与所述电机线束密封配合,所述穿线槽的开口位于密封塞在电机的轴向上背向线束槽的底壁的表面上,所述穿线槽沿所述径向贯穿密封塞。
可选地,所述密封塞面向所述线束槽的侧壁的表面设有凸块,所述线束槽的侧壁设有插槽,所述凸块插入插槽内。
可选地,所述凸块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凸块在所述径向上间隔排列。
可选地,所述穿线槽由连通的矩形槽和圆柱形槽构成,所述矩形槽和圆柱形槽沿所述轴向依次排列,且在所述轴向上所述圆柱形槽更靠近线束槽的底壁,所述矩形槽的口径小于所述圆柱形槽的口径。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
环形主体;
固定在所述环形主体的局部外周面上的凸台,所述线束槽位于所述凸台以及所述环形主体中与所述凸台固定的部分上。
可选地,所述凸台呈长方体。
可选地,所述电机为EPS助力电机。
可选地,还包括:
压盖,在所述径向上位于密封塞的径向外侧,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位于所述压盖上的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径向与穿线槽相对设置,并沿所述径向贯穿所述压盖、能供所述电机线束伸出壳体外的一端上的接插件穿过。
可选地,所述压盖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组装电机时,首先,将电机线束自穿线槽的开口塞入穿线槽内,并使电机线束的用于组装接插件的一端位于穿线槽外,然后,将密封塞自线束槽的开口塞入线束槽内。或者,组装电机时,首先,将密封塞自线束槽的开口塞入线束槽内,然后,将电机线束自穿线槽的开口塞入穿线槽内,并使电机线束的用于组装接插件的一端位于穿线槽外。由于线束槽、穿线槽的一侧均有开口,故电机线束、密封塞分别塞入线束槽、穿线槽内时会相对容易省力些,进而使得组装电机的操作上相对现有技术更容易些。
另外,将电机线束塞入穿线槽内之前,电机线束的一端可以组装有接插件,只要保证电机线束的塞入过程中接插件位于穿线槽外即可,换言之,可以先将电机线束与接插件进行组装,再进行电机组装。或者,也可以将电机线束塞入穿线槽内之后,再将电机线束的一端与接插件进行组装,换言之,可以先进行电机组装,再将电机线束与接插件进行组装。又或者,也可以在将密封塞塞入线束槽内、或将电机线束塞入穿线槽内的同时,在电机线束伸出穿线槽外的端子上组装接插件,实现了电机组装、电机线束与接插件组装的同步。与现有只能在电机组装完之后,才能将电机线束与接插件进行组装的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整个装配工序更为灵活,且能实现两种组装同步进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机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机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41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子过载保护装置
- 下一篇:带正压保护的电机主接线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