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密闭的旋塞阀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81892.0 | 申请日: | 2015-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8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余成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成鹏 |
主分类号: | F16K5/04 | 分类号: | F16K5/04;F16K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闭 旋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阀门设备技术领域,它是一种高密闭的旋塞阀。
背景技术
目前,阀门的结构包括阀体,阀体内设有阀腔,阀腔内安装有阀芯,阀芯上连接有阀杆。在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都会用到各种各样的阀门。
然而,对于阀门的密封性也有不同的要求,现有的阀门虽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但是长时间使用后,阀芯和阀门之间的缝隙就会不断增大,从而使得液体从缝隙中溢出,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较高密封性要求的阀门的需求。
在现有的旋塞阀中,密封圈往往采用橡胶材料,由于旋塞阀多用于输送油性的介质,对橡胶材料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橡胶密封圈的使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后极易发生老化、硬化现象,使得密封效果大幅降低。
如何降低油性介质对密封件的腐蚀,以及简化密封件的更换更换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旋塞阀密封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密闭的旋塞阀,它不仅密封效果也很好,而且密封件的更换更为容易,满足人们对于较高密封性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密闭的旋塞阀,包括阀体、阀芯、阀盖和阀杆,所述阀芯位于阀体内,阀芯与阀杆的一端相固定,阀盖与阀体通过紧固件相连接并将阀芯固定于阀体内,阀杆穿设于阀盖的中部的通孔,所述阀杆上套设有金属架密封圈,所述金属架密封圈位于阀盖的通孔内,金属架密封圈包括硬质的框架和软质的密封件,框架呈法兰状,框架的截面呈“L”型,框架包括筒壁和底壁,所述筒壁附于阀杆外表面,所述底壁抵触阀芯上端面,所述密封件位于筒壁和底壁之间;所述阀盖上方还连接有向下将金属架密封圈压紧的顶压块,顶压块向下抵压密封件,阀杆穿设于顶压块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的上端面还设有密封凸肋,阀盖与阀芯上端面接触的下表面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密封凸肋相契合,密封槽和密封凸肋均呈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阀杆与阀芯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顶压块通过螺栓或螺钉与阀盖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高密闭的旋塞阀,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高密闭的旋塞阀,顶压块向下挤压密封件,使密封件变形,密封件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将阀盖上的通孔完全封闭,有效避免油性介质泄露,提高密封性。
二、金属架密封圈的框架可有效降低油性介质对密封件的腐蚀力度,保护密封件,避免油性介质接触密封件的底端和内壁。
其次,框架可使密封件卡紧于阀盖通孔的内壁,而框架由金属制成,且框架的筒壁与阀杆接触,底壁与阀芯的上端面接触,极大的避免了密封件与阀杆、阀芯的接触,降低磨损和侵蚀,延长密封件的使用寿命。
三、阀盖通过紧固件与阀体连接,二者可拆卸,简化了阀芯的维修及密封圈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密闭的旋塞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阀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架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阀杆;2、顶压块;3、阀盖;31、密封槽;4、阀芯;41、密封凸肋;5、阀体;6、金属架密封圈;60、密封件;61、底壁;62、筒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3所示的一种高密闭的旋塞阀,由上至下分别为阀杆1、顶压块2、阀盖3、阀芯4和阀体5。
阀体5与阀杆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二者的结构强度高,不易断裂。
阀杆1上套设有金属架密封圈6,金属架密封圈6抵触阀芯上端面并嵌设于阀盖3的通孔内,金属架密封圈6包括:框架和密封件60,密封件60为密封橡胶,框架的截面呈“L”型由钢材料制成,框架包括筒壁62和底壁61,筒壁62呈管状套设于阀杆1的外壁,底壁61为环形的平面并抵触阀芯上端面。
顶压块2向下抵压金属架密封圈6的密封件60,使密封件60发生变形,密封件60封闭阀盖3通孔与筒壁62之间的间隙,防止油性介质从通孔内溢出。
钢制框架的作用有3个:
①、用于密封件60的固定,并保持密封件60的形状。
②、降低密封件60与油性介质的接触面积,降低腐蚀,降低密封橡胶的硬化及老化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成鹏,未经余成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18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