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静电、防眩光、便于放置的液晶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75591.7 | 申请日: | 2015-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9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郭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海菲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侯蔚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眩光 便于 放置 液晶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静电、防眩光、便于放置的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静电电压是由不同各类的物质相互接触与分享而产生的,这种效应即是摩擦起电,所产生的电压取决于相互摩擦的材料本身的特性,由于显示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要是人体与相关元器件的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产生的静电,当半导体器件单独放置或装电路时,即使没有加电,由于静电也可能造成这些器件的永久性损坏,如果元器件的两个针脚之间的电压超过元器件介质的击穿强度,就会对元件造成损坏,显示屏PCB板上的氧化层越薄,则驱动IC对静电的敏感性就越大,例如焊锡不饱满,焊锡本身质量存在问题等,都会产生严重的泄露路径,从而造成破坏。如图1所示,传统保护模式:防护方案防止栅极电荷积累及栅源电压出现尖峰损坏,栅极积累电荷泄放(其阻值可取5kΩ);两个反向串联的稳压二极管V1和V2,为了防止栅源电压尖峰损坏元器件,然而即使这样,在实际使用的工作环境中,以上方案仍然具有比较高的元器件被损坏,有时甚至会超出5%,而稳压管在此的响应时间和耐电流能力远远不足,从而导致元器件过热而损坏。
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屏有时会出现眩光,由于显示器大致在像素级尺寸范围出现明暗点或者彩色的点,从而显现出闪耀。出现闪耀会降低像素化的显示的可视性,在高环境照明条件下尤其如此。
液晶显示器的底座一般都是呈圆盘状,置于显示屏的底部,对显示屏具有支撑作用,传统的显示屏底座功能较少,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防静电、防眩光、便于放置的液晶显示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静电、防眩光、便于放置的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包括显示屏及固定显示屏的底座,所述显示屏内部的电路板上设置有防静电电路,所述防静电电路中电连接有一个瞬态抑制二极管V3,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V3与电阻R2并联、与电阻R1串联,电阻R1与电阻R2串联,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V3、电阻R1、电阻R2连接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NPN型三极管集电极、发射极连接二极管V4的两端,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还连接电阻R2、瞬态抑制二极管V3;
在所述的显示屏表面设置有一层防眩光玻璃层,所述防眩光玻璃层表面为哑光无反射表面,该哑光无反射表面设置成凹凸不平的面;
所述底座的支撑部为一长方形的支撑件,在该支撑件内部,设置有三个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的两端端部连接有能够伸缩的、前端为半圆形的凸起的柱体。
进一步的,所述防眩光玻璃层上的凹凸不平的面的粒径在1~30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两个圆柱形定位柱,在两个圆柱形定位柱的中间是一个槽口。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还设置有与支撑件匹配的定位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显示屏内部的电路板上设置防静电电路,该防静电电路能够能将的防止静电的产生,避免了元器件的被损坏。在液晶显示屏上设置有一层防眩光玻璃层,防眩光玻璃层上的凹凸面会外部的光形成漫反射,而液晶显示器的画面就能够清晰的进入眼睛。显示器底座上设置有三个定位装置,通过弹簧的压缩使凸柱压缩和伸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防静电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静电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眩光玻璃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眩光玻璃层部分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座支撑件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显示屏1、底座2、防眩光玻璃层3、柱体21、弹簧组件22、圆柱形定位柱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海菲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海菲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55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薄模组一体机背光膜片固定结构
- 下一篇:用于控制排气再循环系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