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叉车托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60892.2 | 申请日: | 2015-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8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端;张博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云端 |
主分类号: | B65D61/00 | 分类号: | B65D6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6 | 代理人: | 王晖 |
地址: |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文***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叉车 托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托架,特别涉及一种叉车托架,属于货物转运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货物的转运过程中,叉车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装卸货物的效率,在使用叉车装卸货物时,由于叉车要使用铲脚将货物升起或放下,所以在货物下方必须有叉车铲脚进出的空间,叉车托架就是这样一种工具,托架具有上支撑平面以及下支撑平面,两个平面之间有用于叉车铲脚进出的空间,将待转运的货物放在托架的上支撑平面上,叉车铲脚进入托架的上支撑平面与下支撑平面空间后将托架连同货物一起铲起或放下,这种方式与人工装卸相比效率较高,但存在着下述问题:在装卸货物时必须通过托架才能实现,托架在装卸与转运过程中必须在货物下面才可以实现,装卸与运输过程中无法实现托架与货物的分离,这造成了以下一些客观的不足之处,一是由于托架在装卸、转运过程中不能脱离货物,增加了托架的使用数量,使投入托架的资金成本增加;二是托架本身在转运过程中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这就要求在设计货物包装体积大小时要充分考虑托架本身所占用的体积,降低了运输空间的有效使用率,提高了单位体积货物的运输成本;而且托架随货物运送到目的地后,如果托架本身在目的地没有使用价值,这种情况下许多厂家为了降低托架的使用成本,还要求将托架返运回来,这进一步的增加了运输成本,在物流运输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既能保证货物装卸效率又能克服上述使用托架过程中带来的效益问题是广大企业所关心的问题,为了解决在叉车装卸物流中的上述问题,人们采用在现有的托架上再间隔的垫放一定厚度的支撑块,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实现托架与货物分离,但使托架的结构变得更为复杂,高度更高,不利于物流行业精益化运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使用现有技术中托架装卸以及转运货物过程中产生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叉车托架。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叉车托架,包括上支撑平面、下支撑平面,上支撑平面与下支撑平面之间设置有叉车铲脚进出空间,所述的上支撑平面上设置有上缺口,上缺口的下底面形成部分或全部下支撑,与上缺口相邻设置有上支撑面,上支撑下设置铲脚进出空间,铲脚进入上支撑面的下部铲脚进出空间铲起托架或铲起托架和货物,铲脚进入上缺口铲起置放在托架上的货物,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支撑平面由多个间隔设置的上支撑面组成,上支撑面两边与下支撑面之间通过槽边连接,相邻的上支撑面之间形成上开口槽,托架上平面形成上支撑面与上开口槽相互交替设置的结构,上支撑面下部为铲脚进出空间,铲脚进入上支撑面的下部铲起托架或铲起托架和货物,铲脚进入上开口槽内铲起置放在托架上的货物,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开口槽为相互交替均匀或不均匀设置的多个,上述结构形成的托架端面为矩形波形状或梯形波形状,矩形波或梯形波的波峰面为上支撑面,波谷面为下支撑面,相邻两个波峰面之间形成上开口槽,相邻两个波谷面之间形成下开口槽,上开口槽的槽底面为下支撑面,下开口槽的槽底面为上支撑面,铲脚进入上支撑面的下部空间铲起托架或铲起托架和货物,铲脚进入上开口槽内铲起置放在托架上的货物,进一步的,所述的矩形波的转角部位为弧形,进一步的,所述的上缺口截面为L形或L形沿竖直线的对称形或U形或V形或梯形或弧形或去掉上部边的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托架完全可以实现传统托架的功能外,无论在企业内部周转货物或外运装卸货物时,通过将铲脚直接进出设置在上支撑面上的上缺口将货物单独铲起进行装卸,铲起到相应高度后通过匹配的平移推进装置将货物置放在要求的面上,这种托架使货物转运过程中不必连同托架一起运输,能够有效的降低周转托架的使用数量,提高运输车辆空间的有效使用率,降低货物的内部周转和运输成本,并有效克服托架返运的费用,而且本托架中附图1、图2、图4所示的结构以及多种其它形状设计结构托架可以不分正反面使用,进一步简化了作业流程,本托架相对于传统托架,在一体成型的情况下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材料费用和模具费用,使托架模具的制作更简单,降低托架本身的成本,所以本托架从上述多方面均能够有效的降低货物流通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形式端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形式端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形式端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形式端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简易化端面形式。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简易化端面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云端,未经张云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08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