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螺旋地埋管热交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60293.0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9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苏顺玉;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3/12 | 分类号: | F24D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螺旋 热交换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源热泵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层螺旋地埋管热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地源热泵的不断发展,水平式地埋管换热器的埋管形式也在不断改进,水平螺旋埋管也是国外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埋管方式,其换热效果虽然有所增强,但水平埋管换热器占地面积大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何节省土地面积、减少投资费用是目前地源热泵技术应研究的问题。
地源热泵水平地埋管换热器的铺设过程虽然比竖直埋管简便许多,但仍然具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传统的水平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一旦施工完成就无法再改变地下换热器的运行方式,当地源热泵系统只用承担部分负荷时,传统地源热泵只能通过改变源侧的流量来实现节能目的。对于一些地源热泵示范项目,往往需要研究哪几种形式的埋管,就分别对那几种形式的埋管进行设计施工,增加了埋管数量和占地面积,相应的该地源热泵系统埋管初投资也会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充分利用土地、地热能利用率高,能在一个系统中实现多种不同运行工况的双层排布的水平螺旋地埋管热交换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层螺旋地埋管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一浅层螺旋埋管、第二浅层螺旋埋管、第一深层螺旋埋管、第二深层螺旋埋管、分水器、集水器和四通换向阀,上述第一浅层螺旋埋管、第二浅层螺旋埋管、第一深层螺旋埋管和第二深层螺旋埋管的一端分别通过连接管连通上述四通换向阀,上述第一浅层螺旋埋管另一端及第一深层螺旋埋管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连接管连通分水器和集水器,上述第二浅层螺旋埋管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连通分水器,上述第二深层螺旋埋管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连通集水器,上述第一深层螺旋埋管和第二深层螺旋埋管均位于上述第一浅层螺旋埋管和第二浅层螺旋埋管的下方。
进一步,上述分水器还通过管道连通水泵。
进一步,上述第一浅层螺旋埋管和第二浅层螺旋埋管并列设置。
进一步,上述第一深层螺旋埋管和第二深层螺旋埋管并列设置,且上述第一深层螺旋埋管位于上述第一浅层螺旋埋管下方,上述第二深层螺旋埋管位于上述第二浅层螺旋埋管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土地面积,换热效果好,开挖浅层土壤,较易施工,埋管相对比较方便,多种运行方式交替进行,可以根据实际环境情况灵活改变运行方式,节能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螺旋地埋管热交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浅层螺旋埋管,2、第二浅层螺旋埋管,3、第一深层螺旋埋管,4、第二深层螺旋埋管,5、分水器,6、集水器,7、四通换向阀,8、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双层螺旋地埋管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一浅层螺旋埋管1、第二浅层螺旋埋管2、第一深层螺旋埋管3、第二深层螺旋埋管4、分水器5、集水器6和四通换向阀7,上述第一浅层螺旋埋管1、第二浅层螺旋埋管2、第一深层螺旋埋管3和第二深层螺旋埋管4的一端分别通过连接管连通上述四通换向阀9,上述第一浅层螺旋埋管1另一端及第一深层螺旋埋管3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连接管连通分水器5和集水器6,上述第二浅层螺旋埋管2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连通分水器5,上述第二深层螺旋埋管4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连通集水器6,上述第一深层螺旋埋管3和第二深层螺旋埋管4均位于上述第一浅层螺旋埋管1和第二浅层螺旋埋管2的下方。
上述分水器5还通过管道连通水泵8。
上述第一浅层螺旋埋管1和第二浅层螺旋埋管2并列设置。
上述第一深层螺旋埋管3和第二深层螺旋埋管4并列设置,且上述第一深层螺旋埋管3位于上述第一浅层螺旋埋管1下方,上述第二深层螺旋埋管4位于上述第二浅层螺旋埋管2下方。
上述双层螺旋地埋管热交换系统铺设时,将第一浅层螺旋埋管1和第二浅层螺旋埋管2并列铺设在地表浅层,将第一深层螺旋埋管3和第二深层螺旋埋管4并列铺设在地表深层,并在四通换向阀7的位置预留观察井,便于检查、维修及手动操作,其工作原理为:用水泵8驱动整个系统内水流动,通过埋于地下管道内的循环水与土壤进行热交换,在夏季,将室内热量排到地下,冬季从地下取热,从而实现夏季制冷冬季供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02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气式高效智能单户供热系统
- 下一篇:一种热回收炒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