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椭圆管形船舶推进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2951.1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1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5/14 | 分类号: | B63H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5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椭圆 船舶 推进器 | ||
技术领域
一种椭圆管形船舶推进器,涉及一种船舶推进器,尤其涉及一种螺旋桨船舶推进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带筒螺旋桨推进器是圆筒形的,其叶片的旋转平面与前进方向垂直,迎水面积较大,阻力较大,尤其是高速时阻力更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迎水面积较小阻力较小的椭圆管形船舶推进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椭圆管形船舶推进器,包括发动机、螺旋桨和椭圆管形外壳。发动机通过支架安装在椭圆管形外壳的外边。发动机的输出轴与螺旋桨相连。螺旋桨的旋转平面与椭圆管形外壳的开口方向成一锐角。椭圆管形外壳的横断面为椭圆形,椭圆的长轴的长稍大于螺旋桨的直径,椭圆管形外壳的长度稍大于螺旋桨直径。螺旋桨完全处于椭圆管形外壳内部。螺旋桨能灵活地在椭圆管形外壳内转动。
为提高效率,螺旋桨的叶片的尖端与椭圆管形外壳的内壁之间的最小间隙小于5mm。螺旋桨的转动平面与椭圆管形外壳的开口方向所成的锐角不大于45°。
本发明一种椭圆管形船舶推进器是这样工作的,发动机带动螺旋桨转动,螺旋桨将前方的水吸进椭圆管形外壳内然后从椭圆管形外壳的后方挤出。由于螺旋桨的叶片的尖端与椭圆管形外壳的内壁的间隙较小,且螺旋桨的转动平面与椭圆管形外壳的开口方向成一锐角,该推进器效率较高。
本发明一种椭圆管形船舶推进器的优点是:与传统的船舶推进器相比,流量相同时本发明推进器的迎水面积要小得多,效率比传统的螺旋桨推进器高;本发明推进器最突出的优点是高速时阻力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椭圆管形船舶推进器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中:1为发动机,11为发动机的输出轴,2为螺旋桨,21表示螺旋桨的尖端的运动轨迹,3为椭圆管形外壳,4表示流线;α表示螺旋桨的旋转平面与椭圆管形外壳的开口方向所成的角;图1中左上方的空心箭头表示所述推进器的前进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加以说明:参照附图,一种椭圆管形船舶推进器,包括发动机1、螺旋桨2和椭圆管形外壳3。发动机1通过支架安装在椭圆管形外壳3的外边。发动机的输出轴11与螺旋桨2相连。螺旋桨2的旋转平面与椭圆管形外壳3的开口方向成一40°锐角。椭圆管形外壳3的横断面为椭圆形,椭圆的长轴的长稍大于螺旋桨2的直径,椭圆管形外壳3的长度稍大于螺旋桨2直径。螺旋桨2完全处于椭圆管形外壳3内部。螺旋桨2能灵活地在椭圆管形外壳3内转动。螺旋桨2的叶片的尖端与椭圆管形外壳3的内壁之间的最小间隙为3mm。
该推进器是这样工作的:发动机1带动螺旋桨2转动,螺旋桨2将前方的水吸进椭圆管形外壳3内然后从椭圆管形外壳3的后方挤出。由于螺旋桨2的叶片的尖端与椭圆管形外壳3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小,且螺旋桨2的转动平面与椭圆管形外壳3的开口方向成40°角,该推进器效率较高。由于螺旋桨2是斜置的,迎水面积小,阻力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29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