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地过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27424.5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9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鹏;王剑鸣;于长江;杜文;宋修彬;孙巧玲;林夕峰;高书峰;孙颖超;于伟成;邹志;焉华超;王绍波;张玉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乳山市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3 | 分类号: | H01R13/53;H01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怡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3 | 代理人: | 鹿刚;于振强 |
地址: | 264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地 过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渡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接地过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箱变环网供电在居民小区内的广泛应用,供电公司越来越重视环网中人身安全及供电可靠性的问题。而箱变供电环网经常遇到10kV联络电缆用户改接、联络电缆运行故障等情况。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规定:“线路经过验明确实无电压后,各工作班(组)应立即在工作地段两端挂接地线,凡有可能送电到停电线路的分支线也要挂接地线。”按照以上规定,环网中任何段联络电缆进行施工之前,都必须申请全环网的停电,这样既影响了箱变环网运行的供电可靠性,又失去了环网供电的优势。
目前,运行中的10kV插入式可分离连接器(简称连接器)种类主要有插入式肘型可分离连接器和插入式螺栓型可分离连接器两种,它们都无法进行10kV工作接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箱变环网供电可靠性差和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靠性好和安全性好的接地过渡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设有接地过渡装置本体,接地过渡装置本体的内部设有引出电极金属,引出电极金属从接地过渡装置本体中伸出;接地过渡装置本体内、引出电极金属的外周设有可伸缩套管。
优选地,引出电极金属材料为黄铜螺杆,其直径为10mm。
优选地,可伸缩套管为PP-R聚丙烯热熔材料。
优选地,接地过渡装置本体采用PVC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在使用该过渡装置后,可以在保证环网供电的同时,还能对联络电缆进行故障修复,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电缆两端可分离连接器无法进行工作接地的问题,可以有效减少停电范围,提升供电可靠性。
(2)质量较轻,制作成本较低,而取得效果较为明显;可以有效保证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插入式螺栓型可分离连接器的接地过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适用于插入式肘型可分离连接器的接地过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接地过渡装置本体;2.可伸缩套管;3.引出电极金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有接地过渡装置本体1,接地过渡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有引出电极金属3且引出电极金属3从接地过渡装置本体1中伸出。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接地过渡装置引出终端内部的电极,从而形成外露的金属电极(过渡装置的金属构件)。
10kV插入式可分离连接器和电缆本体进行直流耐压试验时,插入式可分离连接器的沿面放电距离短,电缆终端往往有沿面放电现象。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接地过渡装置本体1内、引出电极金属3的外周加设了塑料绝缘的可伸缩套管2,延长了试验时的沿面放电距离。
引出电极金属3材料选用Φ10mm黄铜螺杆(截面积78.5mm2),可伸缩套管2采用了PP-R聚丙烯热熔材料,PP-R材料经热熔连接工艺即可一次整体成型,消除了接地装置上可伸缩套管2处的间隙放电现象,使电缆试验时的耐压标准更准确。接地过渡装置本体1采用了PVC塑料,具有质量轻、价格低的特点,与电缆的紧固结构可轻松固定。
图2是适用于插入式肘型可分离连接器的接地过渡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与图1中的结构大体相同,只是根据不同的连接器的类型设置成了不同的形状。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乳山市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山东乳山市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74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冲压件叠加注塑成型的卡托盘结构
- 下一篇:一种自凹陷式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