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冲压件的工位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24493.0 | 申请日: | 2015-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3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徐迎强;韩永志;余冰定;张海洲;张国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H3/00 | 分类号: | B25H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张金玲;吴兰柱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压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零件存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冲压件的工位器具。
背景技术
冲压件如汽车前围侧板属于汽车的重要板件,其上的安装孔和装配面尺寸精度要求高,对表面质量要求也非常严格,如果存放不当极易产生磕碰变形,直接影响到整车的表面质量,甚至会造成零件报废。
现有技术的冲压件的工位器具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主体104,支架主体104设有多层支撑框103,支撑框103连接有向靠近或者远离该层支撑框103的方向翻转的托料架101,其翻转通过气缸实现;支架主体104连接有气缸固定杆102,每层的气缸通过气缸固定杆102的相应位置固定。生产存放时将工位器具的托料架101通过气缸翻转依次向远离该层支撑框103的方向翻转,直至底层,先将冲压件摆放于底层的托料架101,底层摆放满后,将次底层的托料架101向靠近该层支撑框103的方向翻转,直至抵靠于支撑框103,然后再将次底层的托料架101摆放满,依次直至顶层的托料架101摆放满;生产取件时将工位器具的空置托料架101通过气缸依次向远离该层支撑框103的方向翻转打开,取完该层的冲压件后将该层托料架101翻转打开,再拿取下层的冲压件,依此类推直至将冲压件拿取完,最后需逐层将托料架101翻转至与该层支撑框103抵靠,直至工位器具复位。
现有的这种冲压件的工位器具,由于为多层翻转设计,取放操作繁琐,增加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浪费工时,增加生产成本;且该种工位器具需要气缸驱动,控制及结构复杂,增加工装成本;同时,若干个冲压件位于同层托料架,易造成相互碰撞,甚至损坏冲压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压件的工位器具,通过相互正交的第一布块与第二布块形成的工件舱,由于每一个工件舱的取放操作能够独立进行,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操作简单,节省工时,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冲压件的工位器具,包括支架和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布袋,所述布袋包括若干块平行布置的第一布块和若干块平行布置的第二布块,所述第一布块与所述第二布块相互正交,所述第一布块与所述第二布块的相交处相互缝合;冲压件放置于所述第一布块与所述第二布块围成的工件舱。
优选地,所述第一布块与所述第二布块均为矩形布块,且所述第二布块平行于所述第一布块的短边。
优选地,所述布袋还包括第三布块,所述第三布块与所述第一布块、所述第二布块均正交,且平分所述第一布块。
优选地,所述工件舱的取放口还设有挡件布块。
优选地,所述支架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第一布块的侧边还设有支撑杆穿孔,所述支撑杆插装于所述支撑杆穿孔。
优选地,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叉车口。
优选地,所述支架的底部还设有滚轮。
优选地,所述支架还设有锁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互相正交的若干块第一布块与第二布块围成的若干个工件舱,每一个工件舱的取放操作能够独立进行,冲压件取放时不需要经过多层的翻转,能够选择任意一个工件舱进行取放冲压件,且无需驱动装置即可实现取放,操作简单,节省工时,降低生产成本;且通过布块缝制而成的工件舱,取放时能够避免工位器具与冲压件、冲压件间的相互碰撞,从而保护冲压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冲压件的工位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冲压件的工位器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冲压件的工位器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冲压件的工位器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布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在图1中:
101、托料架,102、气缸固定杆,103、支撑框,104、支架主体;
在图2-图3中:
201、支架,202、第二布块,203、挡件布块,204、支撑杆穿孔,205、第三布块,206、滚轮,207、叉车口,208、第一布块,209、工件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244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纵梁内板工位器具
- 下一篇:一种修补工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