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抗干扰电流互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09705.8 | 申请日: | 2015-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9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 发明(设计)人: | 任智仁;姜洪浪;崔吉雷;吴思聪;温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润智电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38/30 | 分类号: | H01F38/30;H01F27/30;H01F27/29;H01F27/36;H05K1/18 |
| 代理公司: | 广东秉德律师事务所 44291 | 代理人: | 杨焕军 |
| 地址: | 410013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开***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抗干扰 电流 互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流互感器的设计,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空心线圈的新型电 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用电设备及负荷的增加,对测量用仪表的电流动态范围、抗直流饱 和、抗强磁场等多项技术指标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电流互感器受到自身技术 和成本的限制,已无法满足这些技术需要。目前,普通的基于非磁性骨架的空 心线圈要么结构设计非常复杂,工艺水平要求非常高,价格昂贵;要么设计过 于简单,没有进行有效的电磁场屏蔽。因此,迫切需要利用空心线圈自身的优 良特性,开发一款基于空心线圈的、低成本的、抗干扰型电流互感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空心线圈的、抗干扰型电流互感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新型抗干扰电流互感器,包括:装配有盖体的底座,所述盖体和所述底座 形成容纳下述一次导体和感应线圈的空间;第一非磁芯骨架和第二非磁芯骨 架,所述第一非磁芯骨架和第二非磁芯骨架上分别绕有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 应线圈,所述第一感应线圈的绕线方向和所述第二感应线圈的绕线方向相反, 绕线匝数相等;一次导体,所述一次导体上设置有两个供绕了感应线圈的非磁 芯骨架穿过的通孔,以及从所述通孔向所述一次导体边缘延伸的开槽,所述一 次导体的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分别位于两个屏蔽点间连线的两侧,所述屏 蔽点为所述开槽与所述通孔的相交处;PCB板,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 线圈的引线设置于所述PCB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非磁芯骨架和第二非磁芯骨架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底面 上。
优选的,所述一次导体为具有厚度的片状体。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圆心和开槽的中心线均位于所述一次导体的中心线 上,所述一次导体的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分别位于中心线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第二感应线圈分别位于穿过两个通孔之间区域的电流 通路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感应线圈的绕线首端和所述第二感应线圈的绕线末端为 信号输出线,所述第一感应线圈的绕线末端与所述第二感应线圈的绕线首端相 连。
优选的,与所述第一感应线圈的绕线首端及第二感应线圈的绕线末端相连 的两根引线平行设置,所述两根引线在延伸长度的中点处相交后交叉走线,所 述两根引线间形成的环路区域的面积相等。
优选的,所述PCB板设置于所述盖体底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感应线圈的屏蔽线与第二感应线圈的屏蔽线相连,然后 接地。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在一次导体上设置通孔,感应线圈位于 通孔内,从而可对感应线圈水平方向(X、Y方向)的外界干扰磁场进行屏蔽, 使一次导体不但起到传输一次电流、产生交变磁场作用,还具有屏蔽外磁场的 作用,即将感应线圈尽可能嵌入一次导体中,利用该导体自身的材料特性及厚 度对外界磁场进行有效屏蔽,防止外界磁场干扰;将电流输入端和输出端设置 于屏蔽点间连线的两侧,使绕线方向相反的二个感应线圈位于电流通路的两 侧,交流电流过该导体并在该导体的二侧形成一个封闭的、方向相反的交变磁 场,使其感应电流的有效信号进行正向叠加,增大输出信号的幅度;同时由于 感应线圈绕线方向相反,能有效抵消Z方向的外界干扰磁场,取得很好的屏蔽 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 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 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感应线圈的接线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润智电源有限公司,未经长沙润智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97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络变压器引针回正装置
- 下一篇:水冷电抗器冷却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