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线一体化触摸屏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6584.1 | 申请日: | 201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50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滕珍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键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无锡睿文利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61 | 代理人: | 胡思棉 |
地址: | 215128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线 一体化 触摸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尤其是指触摸屏用的引出导线结构。
背景技术
触摸屏作为一种传感器,在生活、制造业等各行各业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目前在市场上使用的触摸屏大致分为两大类,电阻式触摸屏和电容式触摸屏。
电阻式触摸屏基本上是薄膜加上玻璃的结构,薄膜和玻璃相邻的一面上均涂有ITO(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涂层,ITO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透明性。当触摸操作时,薄膜下层的ITO会接触到玻璃上层的ITO,经由感应器传出相应的电信号,经过转换电路送到处理器,通过运算转化为屏幕上的X、Y值,而完成点选的动作,并呈现在屏幕上。电阻触摸屏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压力感应原理来实现对屏幕内容的操作和控制的,这种触摸屏屏体部分是一块与显示器表面非常电阻式触摸屏配合的多层复合薄膜,其中第一层为玻璃或有机玻璃底层,第二层为隔层,第三层为多元树脂表层,表面还涂有一层透明的导电层,上面再盖有一层外表面经硬化处理、光滑防刮的塑料层。在多元脂表层表面的传导层及玻璃层感应器是被许多微小的隔层所分隔电流通过表层,轻触表层压下时,接触到底层,控制器同时从四个角读出相称的电流及计算手指位置的距离。这种触摸屏利用两层高透明的导电层组成触摸屏,两层之间距离仅为2.5微米。当手指触摸屏幕时,平常相互绝缘的两层导电层就在触摸点位置有了一个接触,因其中一面导电层接通Y轴方向的5V均匀电压场,使得侦测层的电压由零变为非零,控制器侦测到这个接通后,进行A/D转换,并将得到的电压值与5V相比,即可得触摸点的Y轴坐标,同理得出X轴的坐标,这就是所有电阻技术触摸屏共同的最基本原理。
电容式触摸屏技术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电容式触摸屏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ITO膜,最外层是一薄层矽土玻璃保护层,夹层ITO涂层作为工作面,四个角上引出四个电极,内层ITO为屏蔽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摸屏表面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别从触摸屏的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
对于触摸屏来讲,参看图1,FPC柔性电路3是固定在ITO导电薄膜1与导电玻璃2之间的。ITO导电薄膜和导电玻璃之间通过光学胶4贴合在一起。由于导电薄膜和导电玻璃都具有导电性能,在使用过程中,经由手指等外部给予触摸屏一定触摸压力,使ITO导电薄膜和导电玻璃上的导电博膜层接触导通,产生的电阻变化或电容变化信号经由FPC柔性线路板向外部传输,测得触摸点位置。在目前的触摸屏产品中,FPC柔性电路板为独立部件,其固定在ITO导电薄膜与导电玻璃之间,起到导线作用。在加工工艺方面,则需将ITO导电薄膜和导电玻璃贴合时,也需同时将FPC柔性线路板置于之间才可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触摸屏,其没有独立的FPC柔性线路板,其线路板与导电薄膜为一体化结构,如此结构,可以省去将FPC柔性电路板高温热压焊接在导电薄膜和导电玻璃之间的工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线一体化触摸屏,其包括导电薄膜和与之贴合在一起的导电玻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电薄膜一侧一体成型有引出导线。
所述引出导线由所述导电薄膜一侧向外延伸形成。
在所述引出导线的导电一面印刷有连接电路。
在所述引出导线上设置有电子元器件。
本实用新型的触摸屏,由于引出导线是由导电薄膜一侧向外延伸形成,其与导电薄膜一体化结构,因为省去了导线焊接在导电薄膜和导电玻璃之间的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传统的触摸屏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触摸屏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导电薄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现举一较佳实施例并结合图示进行具体说明。参看图2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触摸屏包括ITO导电薄膜、导电玻璃、双面胶、引出导线,其中。
导电薄膜1,其为ITO导电薄膜,通过光学胶贴合在PET面板上形成。在导电薄膜一端根据引出导线3的形状,切割出引出导线。在导电薄膜上的引出导线部位印刷引出电路,最终形成引出导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键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键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65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物联网云终端计算机
- 下一篇:智能手机及电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