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带挤压塑型的连铸锻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2426.9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3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谢兆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兆宗 |
主分类号: | B22D11/12 | 分类号: | B22D1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73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挤压 铸锻 生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带挤压塑型的连铸锻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炼钢厂在精炼之后基本上都采用了连续铸锭生产。连铸工艺生产的钢坯是生产型钢、板带钢和钢管等成品轧材的半成品。对于需要采用模锻或辊锻加工的产品,首先通过连铸生产出钢坯,之后将钢坯件整批送到或者先入库后再整批送到模锻车间或辊锻车间进行加工。这种生产线就使得在将钢坯件进行模锻或辊锻时还需要进行下料、加热、制坯,也就是说,其需要在连铸工艺之后对钢坯件进行再次加热,因此使得能耗增加,生产线的设备成本很高,同时也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带挤压塑型的连铸锻生产装置,具有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带挤压塑型的连铸锻生产装置,其包括生产线,生产线上设有运输平台,生产线上依次设置有结晶器、拉矫机、移动剪切装置、剪切下料装置、补温加热装置、挤压装置、模锻装置和切边装置;所述的拉矫机下游依次装配有移动剪切装置、剪切下料装置,剪切下料装置下料端通过传送轨道输送连接补温加热装置的进料口,补温加热装置的出料口对应挤压装置进料口,挤压装置出料口处设置传送轨道连接模锻装置。
所述的补温加热装置的出料口与挤压装置进料口固定连接。
所述的拉矫机与剪切装置直接相连或者拉矫机与剪切装置之间设置有传送轨道。
所述的结晶器、拉矫机、移动剪切装置、剪切下料装置、补温加热装置、挤压装置、模锻装置和切边装置均设置有生产节拍控制装置,生产节拍控制装置分别通信连接PLC控制中心。
挤压装置中金属坯的挤压模具的出料口采用水平出料口或角型出料口。
所述的剪切下料装置采用移动剪切下料装置,可以随着棒料同步移动的同时进行剪切,剪切完成后再返回预定位置,然后在进行下一次剪切,这样设置不会影响铸造工序的连续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铸造之后以流水线的方式将处于高温的金属坯直接剪裁成合适尺寸的坯件后进入补温加热装置然后挤压成型并直接对挤压后坯件进行模锻加工或辊锻加工而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从而在挤压和模锻或辊锻之前不需要再对连铸之后得到的坯料进行重新加热和制坯操作,因此降低了能耗,不需要将各生产工序的坯料入库和出库,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新型通过生产节拍控制,实现各生产环节配合,提高了生产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生产节拍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挤压装置的水平挤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挤压装置的角型挤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如图1、2、3、4所示,一种用于带挤压塑型的连铸锻生产装置,其包括生产线1,生产线1上设有运输平台,生产线上依次设置有结晶器2、拉矫机3、移动剪切装置13、剪切下料装置5、补温加热装置7、挤压装置8、模锻装置11和切边装置12;所述的拉矫机3下游依次装配有移动剪切装置13、剪切下料装置5,剪切下料装置5下料端通过传送轨道a6输送连接补温加热装置7的进料口,补温加热装置7的出料口对应挤压装置8进料口,挤压装置8出料口处设置传送轨道b9连接模锻装置11,模锻装置11下游直接设置切边装置12。
所述的补温加热装置7的出料口与挤压装置8进料口固定连接。
所述的拉矫机3与移动剪切装置13直接相连或者拉矫机3与移动剪切装置13之间设置有传送轨道。
所述的结晶器2、拉矫机3、移动剪切装置13、剪切下料装置5、补温加热装置7、挤压装置8、模锻装置11和切边装置12均设置有生产节拍控制装置,生产节拍控制装置分别通信连接PLC控制中心。
挤压装置8中金属坯的挤压模具的出料口采用水平出料口或角型出料口。
如图1所示,移动剪切装置13和剪切下料装置5之间设置有传送轨道c4,金属胚10在通过传送轨道在各工序间流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兆宗,未经谢兆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24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可翻转模具检验装置
- 下一篇:用于断路器机构储能链条的拆装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