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板坯浸入式水口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0882.6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2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次明;陈树森;孙振猛;鄢凤明;周胜强;任林;曹仁锋;于九利;滕国强;黄健;胡玲军;胡玉鹏;张盛;王恒;王伟伟;刘美荣;车晓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52 | 分类号: | B22D4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1022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板 浸入 水口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薄板坯浸入式水口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薄板坯浸入式水口,因其具有独特的扇形扁平出钢口、圆柱形碗部及本体部等三部分构成,在成型时,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薄板坯浸入式水口成型模具制造薄板坯浸入式水口,该成型模具包括用于成型水口碗部的模芯底座11、用于成型钢水导流管的中部模芯杆12及扁平扇形面组合套件13,该扁平扇面组合套件13通常采用如图2所示的多组组合套件,这种多组组合结构的扁平扇面组合套件需逐个脱模,特别的长期生产后成型模具会发生变形,导致产品毛坯尺寸变化,不仅带来脱不了模,而且极易导致毛坯坯体损伤,合格率生产效率非常低,从而增加了生产制作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薄板坯浸入式水口成型模具,解决了现有的薄板坯浸入式水口成型模具逐个脱模而带来的诸多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薄板坯浸入式水口成型模具,包括模芯底座、设于该模芯底座上的中部模芯杆及设于该中部模芯杆上的扁平部内腔模芯,所述扁平部内腔模芯为一个整体模芯。
优选方案为,所述扁平部内腔模芯为高分子且烧失量低的塑料模芯。
优选方案为,所述扁平部内腔模芯与中部模芯杆之间采用母扣式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的薄板坯浸入式水口成型模具由于其扁平部内腔模芯采用一个整体模芯,相较于现有多采用多组套件组合的结构相比,无需进行多次脱模情况的产生,避免多次脱模而带来的诸多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薄板坯浸入式水口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薄板坯浸入式水口的扁平部组合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薄板坯浸入式水口成型模具的结构图;
图4为图3中扁平部内腔模芯的结构图。
图中:
11、21、模芯底座;12、22、中部模芯杆;13、扁平扇形面组合套件;23、扁平部内腔模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3及图4所示,该薄板坯浸入式水口成型模具包括模芯底座21、设于该模芯底座21上的中部模芯杆22及设于该中部模芯杆22上的扁平部内腔模芯23。
所述扁平部内腔模芯23为一个整体模芯。该扁平部内腔模芯23为高分子且烧失量低的塑料模芯。该扁平部内腔模芯23与中部模芯杆22之间采用母扣式结构连接。
该薄板坯浸入式水口成型模具由于其扁平部内腔模芯23采用一个整体模芯,且为高分子低烧失量的塑料模芯,压制脱模后整体异性模芯件留在坯体内,无需脱模出来,后续随毛坯于1000℃的烧成热处理时再分解出来,从而使扁平部内腔模芯的内腔无明显残留物,可根据结晶器流场要求设计更为复杂的水口异性内腔流场结构,且无需担心生产实现问题。这相较于现有多采用多组套件组合的结构相比,无需进行多次脱模情况的产生,避免多次脱模而带来的诸多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08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定直径钻夹头
- 下一篇:改进的板坯连铸中间包塞棒机构的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