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湿地的水位提升和曝气增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5311.3 | 申请日: | 2015-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5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沈奕诚;姜立群;汪徐涛;金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市洁源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02 |
代理公司: | 嘉兴海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1 | 代理人: | 郑文涛 |
地址: | 314416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湿地 水位 提升 曝气增氧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曝气增氧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人工湿地的水位提升和曝气增氧结构。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目前人工湿地已逐步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利用自然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污水的净化。
目前有采用蓝藻剂对原来污染水体进行快速溶解,除臭,后将多种修复技术相结合,达到净化河道水体,优化水生生态系统,但是这个技术无法直接应用到河道中,适用范围较小。如果再单独增加一配套的增氧设施,就会大幅增加人工湿地建造和运营成本,因此设计能有效提高人工湿地水体含氧量的一种人工湿地的水位提升和曝气增氧结构,对于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能有效提高人工湿地水体含氧量的一种人工湿地的水位提升和曝气增氧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人工湿地的水位提升和曝气增氧结构,它包括河床,所述河床上设有梯形堤坝,所述梯形堤坝出水侧斜面上设有多个拦截条,所述拦截条均与水平面平行。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河床上设置梯形堤坝,提高河道内上游的水位,使水流经过梯形堤坝向下游运动的过程中形成较大的高度差,利于在水体内形成气泡,实现对水体的曝气增氧,结合设置的拦截条,进一步加大了水体内气泡的产生率,大幅提高水体内的氧含量,提升人工湿地的净化效率;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能有效提高人工湿地水体含氧量的一种人工湿地的水位提升和曝气增氧结构。
作为改进,所述拦截条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拦截条底部长度方向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钢柱,所述钢柱一端插入拦截条内部,另一端插入所述梯形堤坝内部,以增强所述拦截条与所述梯形堤坝的结合强度,防止所述拦截条因水流的冲击而损坏。
作为改进,所述梯形堤坝上端设有拦网,利用所述拦网可以阻挡上游的漂浮杂物进入下游,提高下游水质的洁净度,另外通过所述拦网的拦截,能使杂物聚集在所述拦网处,便于杂物的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湿地的水位提升和曝气增氧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所示,1、河床,2、梯形堤坝,3、拦截条,4、钢柱,5、拦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湿地的水位提升和曝气增氧结构,它包括具有阶梯地势差的河床1,河床1上设有梯形堤坝2,梯形堤坝2出水侧斜面上设有多个拦截条3,拦截条3均与水平面平行。
拦截条3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拦截条3底部长度方向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钢柱4,钢柱4一端插入拦截条3内部,另一端插入梯形堤坝2内部。
梯形堤坝2上端设有拦网5。
用钢柱4将拦截条3固定在梯形堤坝2出水侧斜面上,并用水泥一次浇筑成型,以增强梯形堤坝2和拦截条3的结合强度,防止拦截条3受水流的冲击而损坏,水流经过梯形堤坝2的拦截之后,河道内的水位提高,使水流经过梯形堤坝2向下游运动的过程中形成较大的高度差,利于水流流出梯形堤坝2时产生气泡,当水流经过拦截条3时,由于拦截条3的阻挡,产生水跃现象,使水流中带入空气,进一步加快了气泡产生的速率,提高曝气增氧效果,大幅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率,利用在梯形堤坝2上设置拦网5,能有效的阻挡上游的漂浮杂物进入下游,提高下游水质的洁净度,另外通过拦网5的拦截,能使杂物聚集在拦网5处,便于杂物的清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市洁源水务有限公司,未经海宁市洁源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53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