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氨-硫酸铵法的分级吸收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2344.2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3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东;周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B01D53/96;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邢贤冬 |
地址: | 2111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酸铵 分级 吸收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氨-硫酸铵法的分级吸收脱硫装置,为一种适用于氨-硫酸铵法的烟气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氨-硫酸铵法烟气脱硫技术在化工行业作为一种主流的脱硫工艺,有效的解决了企业内部废氨水(浓度在5%左右)的处理问题,用以生产硫酸铵,实现“以废治废,综合利用”。
现行的氨-硫酸铵法脱硫技术在工程化应用中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1)氨利用率不高,氨逃逸偏高。
目前运行的氨-硫酸铵法脱硫装置氨耗量普遍是理论计算的1.05~1.15倍左右,以一台240t/h的锅炉燃用1%含硫量的煤(年运行时间8000小时)考虑,则每年脱硫装置中脱硫剂(氨水)投加量高于理论值所增加的运营成本就达70万元左右;同时脱硫剂(氨水)的过量投加增加了气溶胶的产生。
2)烟气气溶胶含量高,烟羽拖尾严重。
氨-硫酸铵法脱硫工艺中脱硫塔出口烟气中水蒸气多为饱和状态,且同时携带有含脱硫吸收剂等气溶胶级粒径的雾滴。脱硫后净烟气由烟囱排放至大气过程中时,由于温度降低,烟气中过饱和水蒸气在气溶胶表面冷凝,由于重力作用,形成“硫铵雨”,且烟羽拖尾延绵几公里,形成严重的视觉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提高吸收剂利用效率,有效减少脱硫烟气中气溶胶排放的分级吸收脱硫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一种氨-硫酸铵法的分级吸收脱硫装置,包括烟气脱硫吸收塔1、吸收液循环槽2、稀浆液循环槽3和湿式电除尘器20;所述烟气脱硫吸收塔1内包括自下而上的浓缩浆液循环槽4、浓缩预吸收段、吸收段、稀浆液水洗段和除雾段;所述浓缩浆液循环槽4设置在烟气脱硫吸收塔1下部,作为脱硫吸收塔的一部分,所述浓缩预吸收段包括至少一层浓缩浆液喷淋层12,所述吸收段包括自下而上的吸收液旋流除雾集液器13和至少一层吸收液喷淋层14,所述稀浆液水洗段包括自下而上的稀浆液旋流除雾集液器15和稀浆液喷淋层17,所述除雾段包括从下而上的除雾器18和除雾器冲洗喷淋层19;在烟气脱硫吸收塔1顶部设置湿式电除尘器20使烟气经烟气脱硫吸收塔1顶部烟气出口进入湿式电除尘器20;在所述浓缩浆液循环槽4的下部设置有吸收塔氧化空气分布管10和射流搅拌分布管9(氨水分布由射流搅拌分布管完成),浓缩浆液循环槽4出口经浓缩浆液循环泵5、浓缩浆液循环管24与浓缩预吸收段内的浓缩浆液喷淋层12相连通;所述浓缩预吸收段内设置有烟道入口11,预浓缩吸收段与进气烟道通过烟道入口11相连通,所述烟道入口11位于浓缩浆液喷淋层12下方;所述吸收液循环槽2经吸收液循环泵6、吸收液循环管27与所述吸收液喷淋层14相连通,所述吸收液旋流除雾集液器13经吸收液回流管26与吸收液循环槽2相连通,吸收液循环喷淋后落在吸收液旋流除雾集液器13上,自吸收液旋流除雾集液器13下部的集液器排液口重力自流回吸收液循环槽2;所述吸收液循环槽2下部设置有吸收液回流分布管21和吸收液循环槽氧化空气分布管22;所述稀浆液循环槽3经稀浆液循环泵7、稀浆液循环管29与所述稀浆液喷淋层17相连通,所述稀浆液旋流除雾集液器15经稀浆液回流管28与稀浆液循环槽3相连通,稀浆液循环喷淋后经水洗段填料层16落在稀浆液旋流除雾集液器15上,自稀浆液旋流除雾集液器15下部的集液器排液口重力自流回稀浆液循环槽3。
优选的,所述浓缩预吸收段设置1~2层浓缩浆液喷淋层12,所述吸收段设置3~4层吸收液喷淋层14,所述稀浆液水洗段设置1层稀浆液喷淋层17。
优选的,所述吸收塔氧化空气分布管10设置在射流搅拌分布管9上方,以减少氨的气相携带;所述浓缩浆液循环槽4上部经外部的浓缩浆液射流循环管30与射流搅拌分布管9相连通;在所述浓缩浆液射流循环管30上设置有射流循环泵8;所述浓缩浆液射流循环管30在射流循环泵8的入口处与稀氨水供给管相连通,稀氨水通过射流循环泵8的作用,在浓缩浆液射流循环管30中混合均匀后通过射流搅拌分布管9进入浓缩浆液循环槽4内。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所述浓缩浆液循环泵5、吸收液循环泵6、稀浆液循环泵7、射流循环泵8的入口处管道均安装有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吸收液循环槽氧化空气分布管22设置在吸收液回流分布管21上方,以减少氨的气相携带;所述吸收液回流分布管21与吸收液回流管26相连通。所述吸收液回流管26与稀氨水供给管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23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气体绝缘组合电器设备气室的分子筛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