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体电池的散热装置和包括该散热装置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53674.9 | 申请日: | 201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6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坚;孙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67;H01M10/65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李璇;王一斌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体 电池 散热 装置 包括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体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体电池的散热装置和包括该散热装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组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是10~30℃,而车用动力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变化较大,一般为-20~50℃,显然车用动力电池的温度范围超出锂离子电池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为控制锂离子电池在成组为车用动力电池时具有的工作温度始终处于其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锂离子电池成组时都会为其匹配热管理系统。
现有技术是大多数锂离子电池组都具有热管理系统。为使电池组中各个锂离子单体电池都在其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工作,热管理系统一般都在各个单体电池之间添加热传递性能较好材质的导热板,导热板与通有热水或冷水的水室接触,起到将水室的热水或冷水传至单体电池,继而为锂离子单体电池加热或散热的目的。
图1为现有的单体电池的散热装置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导热板与水室接触的集中状态。如图1所示,单体电池的散热装置包括水室1、单体电池(未示出)、以及与水室1和单体电池均接触的导热板2a、2b、2c、2d。通常情况下,水室1设置在单体电池的一端,其延伸方向与单体电池的延伸方向垂直,为了增强散热效果,导热板2a、2b、2c、2d为平板形结构,以扩大散热面积。因此,导热板2a、2b、2c、2d分别包括与单体电池接触的竖直部21a、21b、21c、21d和与水室1接触的水平部22a、22b、22c、22d。
在图1中,导热板2a为未与水室1完全接触的情况。由于制造误差或者安装误差,导热板2a的水平部22a与水室1之间存在空隙,不能实现与水室1的接触,从而无法实现从单体电池至水室1的导热。
导热板2b和2c为与水室1接触、但不是良好的完全接触的情况。其中,导热板2b的水平部22b与竖直部21b的夹角大于90°,导热板2c的水平部22c与竖直部21c的夹角小于90°,致使水平部22b和22c均只有一小部分面积能够实现与水室1的接触,从而大大影响散热效果。
导热板2d为与水室1良好接触的情况。在该情况中,水平部22d能够接触水室1,且由于与竖直部21d的夹角等于90°而能以水平部22d的完全面积接触水室1,从而实现最良好的散热效果。
由上可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方面导热板与水室之间的接触不良很容易导致导热板的导热散热功能不能良好发挥,使导热板的加热、散热效率降低,不能使导热板充分发挥导热与散热的功能;另一方面,现有的导热板与单体电池直接接触,两个刚性体面与面之间的接触势必存在接触不良好的现象,也不能充分发挥导热板设计的初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体电池的散热装置,其能够确保导热板与水室的良好接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体电池的散热装置,包括:
水室,所述水室邻近所述单体电池的端部设置;和
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具有与所述单体电池接触的竖直部,与所述水室的表面接触的水平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竖直部和所述水平部之间的弹性部;
所述弹性部在所述水平部接触所述水室时被压缩,以产生将所述水平部压紧至所述水室的弹力。
优选地,所述水平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水室的延伸方向平行,
所述竖直部与所述单体电池的延伸方向平行。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为具有至少一个折弯的弹簧。
优选地,所述竖直部的一侧或两侧通过泡棉与所述单体电池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以上所述的单体电池的散热装置。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现有的单体电池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体电池的散热装置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
1水室
2a、2b、2c、2d导热板
21a、21b、21c、21d竖直部
22a、22b、22c、22d水平部
3单体电池
10单体电池的散热装置
20水室
30导热板
31竖直部
32水平部
33弹性部
40泡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36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十字框型结构的贴片型频率选择表面周期单元
- 下一篇:仿真动态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