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光固化3D打印机的树脂池及3D打印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7035.1 | 申请日: | 2015-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3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许蓓蓓;李厚民;刘振亮;张韬;朱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达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7/00 | 分类号: | B29C67/00;B33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葛强;时寅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光固化 打印机 树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固化3D打印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树脂池及采用该树脂池的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固化3D打印机具有用于容纳液态光敏树脂的树脂池。为了避免固化成型的物体与树脂池底部粘连,在SLA型或者DLP型光固化3D打印机中,可以在光敏树脂池的底壁的内表面覆设能够透过氧气的半透膜。在LCD型光固化3D打印机中,LCD显示单元设置于光敏树脂池的底壁之上,那么可以在LCD显示单元的上表面覆设能够透过氧气的半透膜。
为了提高光固化速度,减小每层光敏树脂的固化时间,通常需要选择强度较高的光源。光敏树脂受到光源的照射发生固化时会放出热量,并且所放出的热量聚集在光敏树脂池底部。因此,自树脂池底部至树脂池顶部的温度呈梯度分布。另外,未被光敏树脂吸收的一部分光能也会转化为热量,在其与光敏树脂固化所产生的热量的共同作用下,树脂池底部的温度可能会超过120℃。这将导致覆设在光敏树脂池底部或者LCD显示单元上的半透膜发生褶皱变形,进而使得光固化精度下降、固化后的树脂与半透膜(LCD型3D打印机)或者树脂池底(SLA或DLP型3D打印机)发生粘黏,最终树脂池损坏。
因此,目前所采用的光固化3D打印机在每层光敏树脂固化完成时都存在打印间隔,以使得热量得到散发,避免上述问题,导致3D打印机的生产效率受到极大地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亟待提供一种具有降温系统的树脂池。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光固化3D打印机的树脂池,包括:开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底壁;用于置于所述底壁之上的周壁,所述周壁和所述底壁形成第一腔室;用于与所述底壁平行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四周与所述周壁连接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壁之间形成位于第一腔室内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均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用于光固化3D打印机的树脂池,包括:开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底壁;用于置于所述底壁之上的周壁,所述周壁和所述底壁形成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均和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用于与所述底壁平行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LCD显示单元,所述LCD显示单元的四周与所述周壁连接且所述LCD显示单元与所述底壁之间形成位于第一腔室内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均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利用LCD显示单元替代支撑板,即可将这种树脂池应用于LCD型的光固化3D打印领域。LCD显示单元的下表面和底壁之间可以形成供冷却水通过的第二腔室。冷却水从第一孔进入,充满第二腔室后从第二孔流出,从而带走树脂池中聚集的热量,达到迅速降温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树脂池还包括覆设在所述支撑板或者所述LCD显示单元之上的半透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壁透明,所述树脂池还包括:用于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壁的下表面的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与所述底壁的下表面形成第三腔室,所述散热板具有形成于其内部的第四腔室,且具有与所述第四腔室连通的第三孔和第四孔;用于设置在所述散热板之上并且处于所述第三腔室内的光源。
当采用LCD型光固化3D打印机时,可以通过散热板与树脂池底壁连接,以使二者之间形成第三腔室,并将光源设置于第三腔室内。另外,散热板的自身的内部或者在散热板下方形成额外的供冷却液通过的第四腔室。将第二腔室和第四腔室连通,即可实现冷却水由第二腔室进入第四腔室或者由第四腔室进入第二腔室,以达到直接为树脂池的底部以及光源散热的目的。这样设置结构更为简洁,易于实现,制造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设置于所述底板的最大直径的两端。
为了使得冷却水能够充分的流入到整个第二腔室内,第一孔和第二孔开设在底壁的相对的最远端,冷却水进入第一孔,流经整个底壁之后,才能够从第二孔流出。例如,底壁呈正方形,那么第一孔和第二孔设置在底壁对角线的两端。底壁呈长方形,那么第一孔和第二孔设置在较长的对角线的两端。底壁呈圆形,第一孔和第二孔设置在底壁直径的两端。底壁呈不规则形状,第一孔和第二孔则设置在最大直径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用于设置在所述散热板底部的散热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达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达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70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置散热源的3D打印喷头
- 下一篇:3D打印基板智能调平系统及3D打印机